大戒

词典解释: dà jiè 1.大法则。 2.重要的鉴戒。 3.佛教语。即具足戒。僧尼所受戒律之称。中国汉族僧尼依据《四分律》受戒﹐比丘戒有250条﹐比丘尼戒有348条。 扫描版:「」在《汉语大词典》第3084页 第2卷 1340扫描版:「」在《现代汉语词典》第242页

词典名字:

大戒

词典发音:

dà jiè

国语辞典
1.大法则。 2.重要的鉴戒。 3.佛教语。即具足戒。僧尼所受戒律之称。中国汉族僧尼依据《四分律》受戒﹐比丘戒有250条﹐比丘尼戒有348条。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⒈  大法则。

庄子·人间世》:“天下有大戒二:其一,命也;其一,义也。子之爱亲,命也,不可解於心;臣之事君,义也,无适而非君也,无所逃於天地之间。是之谓大戒。”
成玄英 疏:“戒,法也。”

⒉  重要的鉴戒。

晋 袁宏 《后汉纪·章帝纪》:“秦 以酷急亡, 王莽 亦以苛法自灭,臣以为大戒。”

⒊  佛教语。即具足戒僧尼受戒律之称。 中国 汉族僧尼依据《四分律》受戒,比丘戒有250条,比丘尼戒有348条。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大戒

  • 过去,比丘和比丘尼受戒时,要在头上烫12个香洞,现在中国佛教协会根据广大教徒的意见,决定受戒时不必燃香疤,这主要是因为佛制原来没有这个规定,像东南亚佛教国家的僧人都不烫香洞和没有香疤。
  • 大戒。又叫"比丘戒",指不杀、不盗、不淫、不妄、不酒、不着彩色衣服和不用化妆品、不视听歌舞、不睡高床、不过午食、不蓄财宝,共十种根本戒。并由此扩充为丘的250戒、比丘尼的348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