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辟

词典解释: dà pì 古代杀头的死刑:惟无可要,然犹质其首。国语辞典注音 ㄉㄚˋ ㄆㄧˋ  拼音 dà pì死刑。古代五刑的一種。▶ 《禮記.文王世子》:「刑獄成,有司讞于公,其死罪則曰某之罪在。」▶ 《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四》:「一上刑罰,僧徒熬苦不過,只得從實供招,就押到寺中起贓來為證,問成,立時處決。」 扫描版:「」在《汉语大词典》第3130页 第2卷 1386扫描版:「」在《现代汉语词典》第244页

词典名字:

大辟

词典发音:

dà pì

国语辞典

大辟 dàpì

[capital punishment;sentence of death;crime punishable by death] 古代五刑之一,死刑

惟大辟无可要,然犹质其首。——· 方苞《狱中杂记》

基本解释

大辟[ dà pì ]

⒈  死刑。古代五刑的一种。

《礼记·文王世子》:「刑狱成,有司谳于公,其死罪则曰某之罪在大辟。」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四》:「一上刑罚,僧徒熬苦不过,只得从实供招,就押到寺中起赃来为证,问成大辟,立时处决。」

英语death sentence, crime punishable by death

引证解释

⒈  古五刑之一,谓死刑。

《书·吕刑》:“大辟疑赦,其罚千鍰。”
孔 传:“死刑也。”
孔颖达 疏:“《释詁》云:辟,罪也。死是罪之大者,故谓死刑为大辟。”
《汉书·礼乐志》:“自京师有誖逆不顺之子孙,至於陷大辟受刑戮者不絶,繇不习五常之道也。”
宋 苏轼 《拟进士对御试策》:“夏 禹 之时,大辟二百, 周公 之时,大辟五百,岂可谓 周 治而 禹 乱耶?”
郭沫若 《海涛集·跨着东海(三)》:“就在那‘三·五’事件之后,国内流布过这样的谣传,以为我被 日本 政府递解回国,已经遭了大辟。”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大辟

  • 大辟是中国古代五刑之一。隋以前死刑的通称。隋唐以后五刑刑名不用大辟,称“死刑”。(1)周代的大辟,据《刑书释名》分为七等,1.斩,诛之斧钺;2.杀,杀以刀刃弃市,即刑于市,与众共弃之;3.搏,去其衣而磔之;4.焚,以火烧杀之;5.辜磔之,指焚裂尸体;6.踣,毙之于市场;7.罄,缢之使毙于隐处。(2)秦代的大辟,有:1.斩;2.枭首;3.车裂;4.弃市;5.腰斩;6.体解即支解;7.磔;8.蒺藜等。又据《汉书·刑法志》大辟复有:1.凿颠,凿去顶颠;2.抽胁,抽去肋胁;3.镬烹,在锅里煮死。(3)汉时称废除秦苛酷之刑,然汉初诛戮功臣仍有夷三族之令,不但五刑俱全,而且揃其骨肉于市。高后元年(公元前187年)废除以上酷刑后,大辟之刑为腰斩、弃市、枭首、磔。汉景帝中元二年(公元前148年)又改磔为弃市。
  • 大辟是古五刑之一,初谓五刑中的死刑,俗称砍头,隋后泛指一切死刑。语出《书·吕刑》:“大辟疑赦,其罚千锾。”"惟大辟无可要,然犹质其首。"惟大辟无可要,然犹质其首。"——清· 方苞《狱中杂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