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陵

词典解释


古邑名。本春秋晋平陵邑,战国赵改名。在今山西文水东北。公元前334年赵肃侯游大陵,即此。
古县名。汉置。治今山西文水东北,北魏废。境内产铁,西汉置有铁官。东汉末年,久居塞内的匈奴族,分为左、右、前、后、中五部,其中部六千余落居于此。
星官名。属胃宿,共八星,即英仙座i、τ、、κ、β、ρ、16号和12号星。《晋书·天文志》:“大陵八星在胃北,亦曰积京……大陵中一星曰积尸”。按“积尸”即英仙座π星,是有名的食变星。
针灸穴位名,为原穴、输穴。见《灵枢·本输》。属手厥阴心包经。位于腕部掌后腕关节横纹正中处。主治心胸疼痛、神志失常、胸闷、呕吐、肘臂挛急、目赤痛、咽痛、失眠等。

词典名字:

大陵

词典发音:

dà líng

国语辞典
1.亦作"太陵"。 2.星官名。属胃宿﹐共八星。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⒈  亦作“太陵”。星官名。属胃宿,共八星。

《晋书·天文志》:“太陵八星在胃北,亦曰积京,主大丧也。”
《北史·隋纪下》:“二月己丑,慧星见於东井文昌,歷大陵、五车北河,入太微,扫帝座前后百餘日而止。”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大陵

  • 大陵,经穴名。出《灵枢·本输》。《针灸甲乙经》作太陵。别名鬼心。属手厥阴心包经。输(土)、原穴。在腕掌横纹的中点处,当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布有正中神经掌支,深层为正中神经本干;及腕掌侧动、静脉网。主治心痛,惊悸,胃痛,呕逆,吐血,胸胁痛,癫狂,痫症,腕关节痛等。直刺0.3-0.5寸。艾条灸5-1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