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清宫

词典解释

“太清”相传为神仙居处,故道教常以名其宫观。(1)河南鹿邑东太清宫。东汉延熹(158—167)年间建造。后历代屡加修葺。现存清大殿和唐宋碑刻。(2)沈阳太清宫。此宫规模较大,清康熙二年(1663年)建,为全真道十方丛林之一。

词典名字:

太清宫

词典发音:

tài qīng gōng

国语辞典
道教观名。"太清"相传为神仙居处﹐故常用作宫观名。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⒈  道教观名。“太清”相传为神仙居处,故常用作宫观名。

范仲淹 《太清宫九咏序》:“譙 有老子庙, 唐 为 太清宫。”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太清宫 (山东省青岛市太清宫)

  • 太清宫位于山东青岛东50里崂山老君峰下、崂山海湾之畔,是崂山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一处道教殿堂,迄今已有2100多年历史。崂山地处海滨,岩幽谷深,素有“神窟仙宅”之说。崂山方圆百里,宫观星罗棋布,有“九宫八观七十二庵”之说,其中以太清宫最负盛名。据记载,汉时有江西瑞州府张廉夫弃官来崂山修道,筑茅庵一所,供奉三官大帝,名“三官庙”。唐天佑元年(公元904年),道士李哲玄来此修建殿宇,供奉三皇神像,名“三皇庵”,后称“太清宫”。金章宗明昌年间,全真道士丘处机、刘长生等曾在此弘阐全真道。刘长生在此创全真随山派,信众甚多,太清宫便成为道教全真随山派之祖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