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翁

词典解释: tài wēng 1.曾祖父。 2.祖父。 3.清代亦以称人之父。 4.元明时海船上对舵工的称谓。见明陶宗仪《辍耕录》。国语辞典注音 ㄊㄞˋ ㄨㄥ  拼音 tài wēng稱謂。稱祖父。▶ 宋.陸游〈戲遣老懷〉詩:「阿囝略如郎罷老,穉孫能伴嬉。」▶ 《儒林外史.第三六回》:「去謝了文昌,就把這新生的兒子取名育德,字果行。」 扫描版:「」在《汉语大词典》第3214页 第2卷 1470

词典名字:

太翁

词典发音:

tài wēng

国语辞典
1.曾祖父。 2.祖父。 3.清代亦以称人之父。 4.元明时海船上对舵工的称谓。见明陶宗仪《辍耕录》。
基本解释

太翁[ tài wēng ]

⒈  称谓。称祖父。

宋·陆游〈戏遣老怀〉诗:「阿囝略如郎罢老,穉孙能伴太翁嬉。」
《儒林外史·第三六回》:「太翁去谢了文昌,就把这新生的儿子取名育德,字果行。」

引证解释

⒈  曾祖父。 《南史·齐纪五》:“时年五岁,牀前戏。

高帝 方令左右拔白髮,问之曰:‘儿言我谁耶?’答曰:‘太翁。’ 高帝 笑谓左右曰:‘岂有为人作曾祖而拔白髮者乎?’”
清 赵翼 《长孙公桂举一子》诗:“遂向人间作太翁,添丁应策长孙功。”

⒉  祖父。

宋 陆游 《戏遣老怀》诗:“阿囝略如郎罢老,稚孙能伴太翁嬉。”

⒊  清 代亦以称人之父。参阅 清 袁枚随园随笔·今人称太翁之讹》。

《儿女英雄传》第十八回:“他的太翁 纪延寿 同他长兄 纪望唐 革职免罪。”

⒋  元 明 时海船上对舵工的称谓。见 明 陶宗仪 《辍耕录》。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太翁

  • “太”:身分最高或辈数更高的,凡言大而以为形容未尽称之为“太”, 古有“太岁”“太上皇”之称。
  • “翁”: 形容有德有才的老者、长辈,年长称之为“老”,有才有德才能成为“翁”。
  • “太翁”对德高望重的长者尊称,如“姜太翁”。
  • “太翁”是国学文化精粹,对老者的尊称已再无词语能与之比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