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阿

词典解释: tài ē 1.古宝剑名。相传为春秋时欧冶子﹑干将所铸。 2.指商伊尹。因其辅太甲为阿衡﹐故称。 3.喻权柄。国语辞典注音 ㄊㄞˋ ㄜ  拼音 tài ē吳國干將所鑄的寶劍。▶ 《史記.卷六九.蘇秦傳》:「韓卒之劍戟皆出於冥山,棠谿,墨陽,合賻,鄧師,宛馮,龍淵,,皆陸斷牛馬。」▶ 秦.李斯〈諫逐客書〉:「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隨和之寶,垂明月之珠,服之劍,乘纖離之馬,建翠鳳之旗,樹靈鼉之鼓。」亦作「泰阿」。 扫描版:「」在《汉语大词典》第3211页 第2卷 1467

词典名字:

太阿

词典发音:

tài ē

国语辞典
1.古宝剑名。相传为春秋时欧冶子﹑干将所铸。 2.指商伊尹。因其辅太甲为阿衡﹐故称。 3.喻权柄。
基本解释

太阿[ tài ē ]

⒈  吴国干将所铸的宝剑。秦·李斯〈谏逐客书〉:「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也作「泰阿」。

《史记·卷六九·苏秦传》:「韩卒之剑戟皆出于冥山,棠谿,墨阳合赙邓师,宛冯,龙渊,太阿,皆陆断牛马。」

引证解释

⒈  古宝剑名。相传为 春秋 时 欧冶子、干将 所铸。

《战国策·韩策一》:“韩 卒之剑戟……龙渊、太阿,皆陆断马牛,水击鵠雁,当敌即斩坚。”
《文选·李斯<上书秦始皇>》:“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
李善 注:“《越絶书》曰:楚王 召 欧冶子、干将 作铁劒二枚,二曰太阿。”
卢照邻 《五悲》:“何异夫操太阿以烹小鲜。”
明 沉采 《千金记·会宴》:“太阿初出匣,光射斗牛寒。”

⒉  指 商 伊尹。因其辅 太甲 为阿衡,故称。 汉 王莽 以 甄丰 为太阿右拂,即取 伊尹 事。见《汉书·王莽传中》。

《文选·潘岳<杨荆州诔>》:“周 赖 尚父,殷 凭太阿。”
李善 注:“太阿,阿衡,谓 伊尹 也。”

⒊  喻权柄。

《明史·阉党传序》:“凶竖乘其沸溃,盗弄太阿。”
黄遵宪 《纪事》诗:“太阿一到手,其效可计日。”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