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期

词典解释

超过了限定的日期;误期

耽误规定的期限;没按照约定的日期。

《史记·陈涉世家》:“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汉书·公孙敖传》:“后二岁,以将军出 北地 ,后票骑,失期当斩,赎为庶人。” 宋 文天祥 《集杜诗·镇江之战》序:“既而, 扬州 失期,先出取败。”《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七:“一言已定,必不失期,明日準造宅上。”

词典名字:

失期

词典发音:

shī qī

国语辞典

失期 shīqī

[be overdue schedule time] 超过了限定的日期;误期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史记·陈涉世家》

基本解释

失期[ shī qí ]

⒈  违约、失约

三国演义·第一一二回》:「次日又令人下战书,责以失期之罪。」
《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七》:「一言已定,必不失期,明日准造宅上。」

失信 失约

英语late (for an appointed time)​

引证解释

⒈  耽误规定的期限;没按照约定的日期。

《史记·陈涉世家》:“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汉书·公孙敖传》:“后二岁,以将军出 北地,后票骑,失期当斩,赎为庶人。”
文天祥 《集杜诗·镇江之战》序:“既而, 扬州 失期,先出取败。”
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七:“一言已定,必不失期,明日準造宅上。”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失期

  • 失期亦称后期。是指秦汉时期的罪名。即服徭役者没有按照官府规定的日期到达。失期者要受处罚,对失期负责的主管官吏也要受罚。《史记·陈涉世家》:谪戍“失期,法当斩”。《秦简·徭律》:“御中发征,乏弗行,赀二甲;失期三日至五日,谇;六日至句,赀一盾;过旬,赀一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