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券

词典解释: qì quàn 1.契据﹐证券。国语辞典注音 ㄑㄧˋ ㄑㄩㄢˋ  拼音 qì quàn互相約束的契據、證據。▶ 《荀子.君道》:「合符節,別者,所以為信也。」 扫描版:「」在《汉语大词典》第3277页 第2卷 1533

词典名字:

契券

词典发音:

qì quàn

国语辞典
1.契据﹐证券。
基本解释

契券[ qì quàn ]

⒈  互相约束的契据、证据。

《荀子·君道》:「合符节,别契券者,所以为信也。」

引证解释

⒈  契据,证券。

荀子·君道》:“合符节,别契券者,所以为信也。”
宋 张齐贤 《洛阳搢绅旧闻记·白万州遇剑客》:“有贾客乘所借马过门者。 白 之左右皆识之,闻於 白。詰之,曰:‘于 华州 八十千买之。’契券分明,卖马姓名易之矣。”
叶圣陶 《倪焕之》三:“我不知道学校有这块地皮的契券么?如果有,不妨同他打官司。”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契券

  • 契券,是指中国古代契约性质的文书。包括田契、绝卖契、活卖契、租约、典约、过继书、收养书、买卖奴婢童仆契约以及分家析产的分关书等等。所谓“傅别”、“书契”、“质剂”、“要会”据《周礼正义》集诸家注解,都是契券。秦汉以后—般称券、券书或书契、文券。《唐律疏议·杂律》买卖奴婢马牛立券条规定,买卖奴婢、马牛等依令应立市券,不至官司立券者受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