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道

词典解释

古道路名。从关中到汉中的南北通道。古人以“子”为“北”、“午”为“南”,故名。西汉元始五年(公元5年)王莽通子午道,从杜陵(今陕西西安市东南)直绝南山(今秦岭)至汉中。南口在今安康市境。三国时为魏、蜀交争的要道。南朝梁另开新路,略向西移,自今西安市而南至宁陕县。唐天宝间剑南涪州贡生荔枝,即由此道以达长安。

词典名字:

子午道

词典发音:

zi wǔ dào

国语辞典
  • 古隘道名。
  •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⒈  古隘道名。 汉平帝 元始 五年开辟关中汉中南北通道

    《汉书·王莽传上》:“子午道,从 杜陵 直絶 南山,径 汉中。”
    颜师古 注:“子,北方也;午,南方也。言通南北道相当,故谓之子午耳。”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子午道

  • 子午道,也称子午栈道。是中国古代,特别是汉、唐两个朝代,自京城长安通往汉中、巴蜀及其他南方各地的一条重要通道。因穿越子午谷,且从长安南行开始一段道路方向正南北向而得名。历代都有修缮和线路变化。东汉及唐时期,均曾一度成为国家驿道。
  • 它辟为驿道的时间虽短,但其交通作用却持续不断。秦汉时期,由四川、汉中向京都咸阳或长安输运物资,多取褒斜道和故道,不取子午道。汉高祖刘邦去汉中,派张良烧子午栈道之后,到平帝元始五年时,王莽下令修凿子午道,并设置子午关。此后,子午道经常被以关中为根据地的政权用作进攻汉中、安康以至四川、湖北等地的通道。也经常被以南方为根据地的政权用作攻打北方长安的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