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阳

词典解释

见“伯乐”。

词典名字:

孙阳

词典发音:

sūn yáng

国语辞典
1.即伯乐。 2.复姓。汉有孙阳放。见《通志.氏族四》。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⒈  即 伯乐。《庄子·马蹄》“及至 伯乐 曰:‘我善治马’” 唐 陆德明 释文:“伯乐 姓 孙,名 阳,善驭马。

石氏 《星经》云:‘ 伯乐,天星名,主典天马, 孙阳 善驭,故以为名。’”
楚辞·东方朔<七谏·怨世>》:“驥踌躇於弊輂兮,遇 孙阳 而得代。”
王逸 注:“孙阳,伯乐 姓名也。”
葛洪 《抱朴子·审举》:“虽有 孙阳 之手,而无騏驥之足,则不得致千里矣。”
唐 殷尧藩 《暮春述怀》诗:“此时若遇 孙阳 顾,肯服盐车不受鞭。”
金 元好问 《虞坂行》诗:“孙阳 騏驥不竝世,百万亿中时有一。”

⒉  复姓。 汉 有 孙阳放。见《通志·氏族四》。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孙阳 (春秋中期伯乐)

  • 孙阳是春秋中期伯乐。伯乐(约前680年-前610年),原名孙阳,春秋中期郜国(今山东菏泽市成武县)人。在秦国富国强兵中,作为相马立下汗马功劳,得到秦穆公信赖,被封为“伯乐将军”。后来,伯乐将毕生经验总结写成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相马学著作——《伯乐相马经》。后人就用发现千里马的伯乐来比喻发现、推荐、培养和使用人才的人或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