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制

词典解释

高等学校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以*学分作为计算学生学习分量的单位。伴随选科制产生。19世纪美国一些大学实行选科制,同时采用学分制。20世纪后流行于其他国家。70年代起,我国有些高等学校也采用学分制。

词典名字:

学分制

词典发音:

xué fēn zhì

国语辞典
  • 高等学校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它以学分为计算学生学习分量的单位。例如,凡需要课外自习的课程,以每周上课一课时,读满一学期并经考试及格者为一学分;不需要课外自习的课程,如实验、实习,以每周上课二、三课时为一学分。学生读满一定数量的学分,方能毕业。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⒈  高等学校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它以学分为计算学生学习分量的单位。例如,凡需要课外自习的课程,以每周上课课时,读满一学期并经考试及格者为一学分;不需要课外自习的课程,如实验实习,以每周上课二、三课时为一学分。学生读满一定数量的学分,方能毕业。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学分制

  • 学分制,教育模式的一种,以选课为核心,教师指导为辅助,通过绩点和学分,衡量学生学习质和量的综合教学管理制度。与班建制、导师制合称三大教育模式。19世纪末学分制首创于美国哈佛大学。1918年北京大学在国内率先实行“选课制”,1978年国内一些有条件的大学开始试行学分制,现在学分制改革已在国内高校全面推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