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票

词典解释: guān piào1.官府签发的文书牌票。 2.即户部。清代的一种纸币。咸丰三年(1853年)发行,以银两为单位。面额分一两﹑三两﹑五两﹑十两和五十两五种。后因发行过滥而贬值,几成废纸。 扫描版:「」在《汉语大词典》第4795页 第3卷 1389

词典名字:

官票

词典发音:

guān piào

国语辞典
1.官府签发的文书牌票。 2.即户部官票。清代的一种纸币。咸丰三年(1853年)发行,以银两为单位。面额分一两﹑三两﹑五两﹑十两和五十两五种。后因发行过滥而贬值,几成废纸。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⒈  官府签发的文书牌票。

醒世恒言·两县令竞义婚孤女》:“李牙婆 取出硃批的官票来看:养娘十六岁,只判得三十两; 月香 十岁,倒判了五十两。”
《红楼梦》第九三回:“贾政 道:‘既无官票,到底是何等样人在那里作怪?’”

⒉  即户部官票。 清 代的一种纸币。 咸丰 三年(1853年)发行,以银两为单位。面额分一两、三两、五两、十两和五十两五种。后因发行过滥而贬值,几成废纸。

郭沫若断断集·<资本论中的王茂荫》:“这‘官票宝钞’是一种不兑换纸币,是由政府强制使用的。”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官票

  • 官票:纸币官票
  • 官票:图书《官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