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性

词典解释: dìng xìng 对犯有错误或罪行的人,确定其问题的性质:这个案子~准确,量刑恰当。国语辞典注音 ㄉㄧㄥˋ ㄒㄧㄥˋ  拼音 dìng xìng1. 固定心性、個性。▶ 如:「老大不小了,沒個,三天兩頭就換工作,如何是個了局?」2. 穩定心神。▶ 《西遊記.第二九回》:「國王多時,便問:『豬長老、沙長老,是那一位善於降妖?』」3. 測定物質包含的成分和性質。 扫描版:「」在《汉语大词典》第4769页 第3卷 1363扫描版:「」在《现代汉语词典》第308页

词典名字:

定性

词典发音:

dìng xìng

国语辞典

定性 dìngxìng

(1) [determine the nature]∶确定错误或罪行的性质

(2) [determine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测定物质包含的成分和性质

基本解释

定性[ dìng xìng ]

⒈  固定心性、个性。

如:「做事要有定性,不要见异思迁,才会有成就。」

⒉  稳定心神。

《西游记》第二九回:「国王定性多时,便问:『猪长老、沙长老,是那一位善于降妖?』」

⒊  测定物质包含的成分和性质。

英语to determine the nature (usually of error or crime)​, to determine chemical composition, qualitative, fixed

德语Qualitätsbestimmung, qualitativ

法语déterminer la nature de qch

引证解释

⒈  安定心神。

《西游记》第二九回:“那国王见他丑陋,已是心惊;及听得那獃子説出话来,越发胆颤……国王定性多时,便问:‘ 猪长老、沙长老,是哪一位善於降妖?’”
《初刻拍案惊奇》卷六:“﹝ 巫娘子 ﹞随手关了门,闷闷坐着,定性了一回。”
三侠五义》第四回:“等我家相公定性养神,二鼓上坛便了。”

⒉  事物固定的特性。

王夫之 《张子正蒙注·参两》:“阴阳有定性而无定质也,故独言阴而不言阳。”

⒊  确定事物的成分或性质。

郭沫若 《<奴隶制时代>改版书后》:“我国自来是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国家,故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的划分,除依据生产奴隶的定性研究之外,土地所有制的形态也应该是一个值得依据的很好的标准。”

如:他曾经被错误地定性为右派

⒋  佛教语。谓禅定之性。

唐 刘商 《题道济上人房》诗:“何处营求出世间,心中无事即身閒。门外水流风叶落,唯将定性对前山。”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定性

  • 定性:汉语词汇
  • 定性:法学术语
  • 定性 (汉语词汇)

  • 定性是指通过非量化的手段来探究事物的本质。其概念与定量相对应。
  • 定性的手段可以包括观测、实验和分析等,以此来考察研究对象是否具有这种或那种属性或特征以及它们之间是否有关系。
  • 定性研究(Qualitative research)是与定量研究(Quantitative research)相对的概念,也称质化研究,是社会科学领域的一种基本研究范式,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步骤和方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