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相

词典解释

译自法文maire du palais,官职名。穏伎送豕?/u>墨洛温王朝的宫廷总管。公元6世纪下半叶,王国分裂为三部分,并各设一名宫相。7世纪中叶宫相开始专权,彼此争斗。687年奥斯达拉西亚宫相丕平二世成为全国唯一的宫相和实际统治者。751年其孙*〔矮子〕">丕平〔矮子〕篡位,建加洛林王朝。此职遂废。

词典名字:

宫相

词典发音:

gōng xiāng

国语辞典
官名。唐代太子官属有詹事府,统理一切政务;又有左右二春坊,掌管各局。两署之长官太子詹事与左右庶子均称为宫相。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⒈  官名。 唐 代太子官属詹事府,统理一切政务;又有左右二春坊,掌管各局。两署之长官太子詹事与左右庶子均称为宫相。

白居易 《与皇甫庶子同游城东》诗:“白马朱衣两宫相,可怜天气出城来。”
宋 洪迈 《容斋四笔·官称别名》:“唐 人好以它名标榜官称……太子庶子为宫相。”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宫相

  • 宫相,唐代,东宫设詹事府,统理政务,辅佐太子,又设左右二春坊,掌管各局。对詹事府的长官和春坊的长官均称为“宫相”。白居易《长庆集·与皇甫庶子同游城东诗》:“白马朱衣两宫相,可怜天气出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