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教

词典解释

亦称“大乘密教”。佛教派别。与“显教”相对。形成于公元7世纪。是大乘佛教中部分派别与婆罗门教互相调和的产物。以高度组织化的咒术、仪礼、民俗信仰为特征。认为佛与众生体性相同。众生如果手结印契(身密)、口诵真言(语密)、心观佛尊(意密),就能使身口意“三业”清净,与佛的身口意三密相应,可即身成佛。强调仪轨必须严格,奥秘必须秘传。以《大日经》《金刚顶经》等为主要经典。传说大日如来授法金刚萨埵,金刚萨埵传于龙树,龙树传于龙智,龙智传于金刚智和善无畏。唐开元四年(公元716年)始,善无畏、金刚智、不空先后入唐,翻译佛经,传播密教,创立中国密宗。贞元二十年(公元804年)后传入日本。8—11世纪,印度密教传入中国西藏地区,建立了西藏密教的传统,称“藏密”。参见“密宗”。

词典名字:

密教

词典发音:

mì jiào

国语辞典
1.大乘佛教后起的一派,相对于"显教"而言。唐开元年间由善无畏﹑金刚智等传入中国。自称受于法身佛大日如来亲证的秘密法门和真实言教。主要经典为《大日经》﹑《金刚顶经》和《苏悉地经》。两部秘法为"胎藏界"与"金刚界"。仪轨严格复杂,须由上师秘密传授,才能修行。主要修法是通过"三密相应"(结印﹑持咒﹑观想)而达到身﹑口﹑意"三业清净",乃至"即身成佛"。流行于中国西藏等地区的,称为"藏密"(俗称"喇嘛教");传入日本的,一般称为"真言宗"。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⒈  大乘佛教后起的一派,相对于“显教”而言。 唐 开元 年间由 善无畏、金刚智 等传入 中国。自称受于法身佛 大日如来 亲证的秘密法门和真实言教。主要经典为《大日经》、《金刚顶经》和《苏悉地经》。两部秘法为“胎藏界”与“金刚界”。仪轨严格复杂,须由上师秘密传授,才能修行。主要修法是通过“三密相应”(结印、持咒、观想)而达到身、口、意“三业清净”,乃至“即身成佛”。流行于 中国 西藏 等地区的,称为“藏密”(俗称“喇嘛教”);传入 日本 的,一般称为“真言宗”。

唐 独孤及 《佛顶尊胜陁罗尼幢赞序》:“故诸法生於假名,非智无以调伏故,大音传於密教,茫茫五浊客尘覆之。”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密教

  • 密教,又作密宗,汉地又称真言宗。“密教”一词来自于梵语词汇“guhya”,该词有秘密、神秘、隐秘、深奥、等义。
  • 此宗主张三密相应,所谓三密,即身语意三密,就是手结印、口念咒、意作观想,靠三密加持,可以即身成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