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注

词典解释

唐 制,凡由吏部拟授的官职,再经门下侍中、给事中复审,称为“对注”。

词典名字:

对注

词典发音:

duì zhù

国语辞典
唐制,凡由吏部拟授的官职﹐再经门下侍中﹑给事中复审﹐称为"对注"。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⒈  唐 制,凡由吏部拟授的官职,再经门下侍中、给事中复审,称为“对注”。 宋 洪迈 《容斋三笔·蔡京除吏》:“唐 天宝 之季, 杨国忠 以右相兼吏部尚书,大集选人注拟私第。故事:注官讫,过门下侍中、给事中。

国忠 呼左相 陈希烈 於座隅原注:时改侍中为左相),给事中在列,曰:‘既对注矣,过门下了矣。’”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对注

  • 对注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duì zhù,是指唐制,凡由吏部拟授的官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