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域

词典解释: fēng yù 1.疆域﹐领地。 2.借指某一地区或事物的一定范围。 3.指坟墓或陵墓的范围。亦指坟陵。国语辞典注音 ㄈㄥ ㄩˋ  拼音 fēng yù疆域、國土。▶ 《文選.左思.蜀都賦》:「其之內,則有原隰墳衍,通望彌博。」▶ 《五代史平話.周史.卷下》:「今國主已輸誠款,歸附本朝,南北一家,各守,以撫治人民。」亦作「邦域」。 扫描版:「」在《汉语大词典》第3000页 第2卷 1256

词典名字:

封域

词典发音:

fēng yù

国语辞典
1.疆域﹐领地。 2.借指某一地区或事物的一定范围。 3.指坟墓或陵墓的范围。亦指坟陵。
基本解释

封域[ fēng yù ]

⒈  疆域、国土。也作「邦域」。

《文选·左思·蜀都赋》:「其封域之内,则有原隰坟衍,通望弥博。」
《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下》:「今国主已输诚款,归附本朝,南北一家,各守封域,以抚治人民。」

引证解释

⒈  疆域,领地。

《周礼·春官·保章氏》:“以星土辨九州之地所封,封域皆有分星。”
《史记·秦始皇本纪》:“诸侯各守其封域。”
明 方孝孺 《送梁宏省亲还广东序》:“三代 圣人非不欲用南士也,限于封域不能有其地。”

⒉  借指某一地区或事物的一定范围。

南朝 宋 谢灵运 《山居赋》:“考封域之灵异。”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中:“国朝承平日,外国朝贡,间数年必有之,史策但书某国贡方物而已,如封域风俗,皆略焉。”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一篇:“然 汉 时已并称凡箸於竹帛者为文章,后或更拓其封域,举一切可以图写,接於目睛者皆属之。”

⒊  指坟墓或陵墓的范围。亦指坟陵。

《文选·谢惠连<祭古冢文>》:“东府掘城北壍,入丈餘,得古冢,上无封域,不用塼甓,以木为槨。”
李周翰 注:“封,界也;域,墙也。”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宫闱·母后先祔庙》:“至 永乐 五年, 仁孝皇后 崩, 文皇 圣意,已不欲立封域于南方,故迟迟未葬。”
明 沉德符 《野获编·果报·耶律楚材》:“耶律楚材 大有造於中国……其封域想必属当时恩锡者。”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封域

  • 封域有三种含义:疆域,领地;借指某一地区或事物的一定范围;指坟墓或陵墓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