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拳

词典解释: shào lín quán (少shào) : 亦称“外家拳”。武术门派之一。源于唐代少林寺而得名。具有刚健有力、朴实无华、招势多变、内静外猛、利于技击等特点。技法以进攻为主。拳术套路有大红拳、小红拳、罗汉拳、梅花桩、七星拳、炮捶等,还有技击散打、气功和以棍术见长的各种器械术。国语辞典注音 ㄕㄠˋ ㄌㄧㄣˊ ㄑㄩㄢˊ  拼音 shào lín quán一種拳術派別。見「少林派」條。 扫描版:「」在《汉语大词典》第3395页 第2卷 1651扫描版:「」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144页

词典名字:

少林拳

词典发音:

shǎo lín quán

国语辞典
拳术之一派。相传唐嵩山少林寺僧佐唐太宗平王世充有功﹐从此僧徒常习武艺﹐传播至广﹐世因有少林派或少林拳之称。
基本解释

少林拳[ shào lín quán ]

⒈  一种拳术派别。参见「少林派」条。

德语Shaolin Faust (Eig, Sport)​

引证解释

⒈  拳术之一派。相传 唐 嵩山 少林寺 僧佐 唐太宗 平 王世充 有功,从此僧徒常习武艺,传播至广,世因有少林派或少林拳之称。 清 顾炎武 《日知录·少林僧兵》:“少林寺 中,有 唐太宗 为 秦王 时赐寺僧教,其辞曰:‘ 王世充 叨窃非据,敢违天常,法师等并能深悟几变,早识妙因,擒彼兇孽,廓兹浄土,闻以欣尚,不可思议。今 东都 危急,旦夕殄除,并宜勉终茂功,以垂令范。’是时立功十有三人。

裴漼 《少林寺碑》所称 志操、惠瑒、曇宗 等,惟 曇宗 拜大将军,餘不受官,赐地四十顷。此 少林 僧兵所起。”
《儿女英雄传》第六回:“讲家数,为头数‘武当拳’、‘少林拳’两家。武当拳是 明太祖 洪武爷 留下的,叫作‘内家’;少林拳是 姚广孝 姚少师 留下的,叫作‘外家’。大凡和尚学的都是少林拳。”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少林拳

  • 少林拳是中国传统拳种之一,得名于少林寺,是在中国古代健身术的基础上,吸收各种武艺之长而形成的拳术。作为一个最有影响的流派,以其刚健有力、朴实无华和利于技击而在国内外享有盛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