岌岌

词典解释: jí jí 〈书〉①形容山势高耸。 ②形容十分危险,快要倾覆或灭亡:~可危ㄧ~不可终日。国语辞典注音 ㄐㄧˊ ㄐㄧˊ  拼音 jí jí1. 高峻的樣子。▶ 《楚辭.屈原.離騷》:「高余冠之兮,長余佩之陸離。」▶ 唐.張九齡〈奉和聖製途經華山〉詩:「攢峰勢,翊輦氣雄雄。」2. 危險的樣子。▶ 《孟子.萬章上》:「天下殆哉!乎!」▶ 《三國演義.第一○回》:「忽見帳下大旗為風所吹,欲倒,眾軍士挾持不定。」3. 急速、急切的樣子。▶ 《文選.潘岳.笙賦》:「汎淫汜豔,霅曄。」 扫描版:「」在《汉语大词典》第4206页 第3卷 800扫描版:「」在《现代汉语词典》第604页

词典名字:

岌岌

词典发音:

jí jí

国语辞典
  • 高貌。
  • 危急貌。
  • 急速貌。
  • 用同“汲汲 ”。急切貌。
  • 基本解释

    岌岌[ jí jí ]

    ⒈  高峻的样子。

    《楚辞·屈原·离骚》:「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唐·张九龄〈奉和圣制途经华山〉诗:「攒峰势岌岌,翊辇气雄雄。」

    ⒉  危险的样子。

    《孟子·万章上》:「天下殆哉!岌岌乎!」
    三国演义·第一〇回》:「忽见帐下大旗为风所吹,岌岌欲倒,众军士挟持不定。」

    ⒊  急速、急切的样子。

    《文选·潘岳·笙赋》:「泛淫汜艳,霅晔岌岌。」

    法语abrupt, très dangereux, précaire, périlleux

    引证解释

    ⒈  高貌。

    《楚辞·离骚》:“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王逸 注:“岌岌,高貌。”
    唐 张九龄 《奉和圣制途经华山》:“攒峯势岌岌,翊輦气雄雄。”
    李东阳 《题应宁所藏马敬瞻山水图》诗:“诗成画去两无聊,空对西山高岌岌。”

    ⒉  危急貌。

    《孟子·万章上》:“天下殆哉岌岌乎?”
    《汉书·韦贤传》:“弥弥其失,岌岌其国。”
    颜师古 注:“岌岌,危动貌。”
    宋 苏轼 《东坡志林·秦拙取楚》:“三 晋 亡, 齐 盖岌岌矣。”
    陈毅 《过太行山书怀》诗:“可怜敌与伪,泥足危岌岌。”

    ⒊  急速貌。

    《文选·潘岳<笙赋>》:“汎淫汜艳,霅燁岌岌。”
    李周翰 注:“霅燁岌岌,急疾貌。”

    ⒋  用同“汲汲”。急切貌。

    孙中山 《社会主义的分析》:“各国社会主义学者,鉴于将来社会革命之祸,岌岌提倡 麦克司 之学说,主张分配平均,求根本和平之解决。”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岌岌

  • 岌岌,汉语词汇。
  • 拼音:jí jí
  • 释义形容事物已经达到了必须限制其发展的状态,(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