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林

词典解释: fēng lín 喀斯特地貌的一种地貌形态。规模比石林大,为高耸林立的山峰。分布于石灰岩地区。以中国的桂林、阳朔最为典型,被称为“中国式的喀斯特”。国语辞典注音 ㄈㄥ ㄌㄧㄣˊ  拼音 fēng lín在石灰岩分布地區,因水流的侵蝕等作用,形成一系列突出奇異的山峰。以我國廣西的桂林、陽朔為典型代表。 扫描版:「」在《汉语大词典》第4228页 第3卷 822

词典名字:

峰林

词典发音:

fēng lín

国语辞典
喀斯特地貌的一种地貌形态。规模比石林大,为高耸林立的山峰。分布于石灰岩地区。以中国的桂林、阳朔最为典型,被称为“中国式的喀斯特”。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峰林

  • 峰林,国外称锥状和塔状喀斯特(kegel andturm karst)。高耸林立的碳酸盐岩石峰。分散立和丛聚两类。当峰丛石山之间的溶蚀洼地再度垂向发展而至饱水带时,把基座蚀去,成为没有基座的密集山峰群。丛聚的连座峰林又称峰丛。锥状喀斯特由马席提和莱曼(H. Mazettis and O. Lehman)考察中国后于1927年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