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果

词典解释: qiǎo guǒ 1.旧俗七夕时用面和糖等制成片状,以油炸脆,供乞巧用的点心。今市上有一种油炸的点心,亦称,不限于七夕供应。国语辞典注音 ㄑㄧㄠˇ ㄍㄨㄛˇ  拼音 qiǎo guǒ一種食品。舊俗每逢七夕用麵粉和糖等,做成片狀或菱形,放入油鍋中炸脆,即成香脆可口的點心。 扫描版:「」在《汉语大词典》第2713页 第2卷 969

词典名字:

巧果

词典发音:

qiǎo guǒ

国语辞典
旧俗七夕时用面和糖等制成片状,以油炸脆,供乞巧用的点心。今市上有一种油炸的点心,亦称巧果,不限于七夕供应。
基本解释

巧果[ qiǎo guǒ ]

⒈  一种食品。旧俗每逢七夕用面粉和糖等,做成片状或菱形,放入油锅中炸脆,即成香脆可口的点心。

引证解释

⒈  旧俗七夕时用面和糖等制成片状,以油炸脆,供乞巧用的点心。今市上有一种油炸的点心,亦称巧果,不限于七夕供应。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七夕》:“街市卖巧果,人家设宴,儿女对银河拜,咸为乞巧。”
清 顾禄 《清嘉录·巧果》:“七夕前,市上已卖巧果,有以麵白和糖,綰作苧结之形,油汆令脆者,俗呼为苧结。”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巧果

  • 巧果即七夕果,乞巧果子,又称巧食或巧舌,是上海地区特色传统糕点,七夕的应节食品。民间常以“七曲八弯”来形容“七巧”的形状。上海郊县农村有这样的习俗,即新婚妇女在农历七月初七(俗称巧日)走娘家时,都从娘家带些巧果回来送给丈夫。因此,每年农历七月初七前后乃是巧果的生产旺季。亦是绍兴地区七夕必备食品。也是温州地区在七月初七时娘家亲戚送给外孙辈的一种礼品。
  • 它很有特色的,以芝麻为制作主料,烹饪技巧以为主。
  • 同时亦有极具胶东特色的山东巧果,制作时有专门的巧果卡子,即模子,卡巧果的卡子大多用枣木、梨木刻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