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勒斯坦

词典解释


地区名。位于亚洲西部,地中海东岸。与黎巴嫩、叙利亚、约旦、埃及等国为邻,南端一角临红海的亚喀巴湾。地处亚、欧、非三洲交通要冲,战略地位重要。面积约2.7万平方公里。人口575万(1993年),主要为阿拉伯人和犹太人。境内大部分为山地和高原,一般海拔600~1 000米,地势自北向南低倾。北部加利利高原(Galilee)上的梅隆山海拔1 208米,为全境最高点。南部属内盖夫沙漠(Negev)。东部是东非大裂谷的北延部分。地中海沿岸延伸狭长平原。地中海式气候,夏干热,冬暖湿,年降水量200~900毫米,自北向南递减。有钾盐、铜、硫黄等矿藏。出产小麦、玉米、烟草、水果(柑橘、葡萄、油橄榄)等。公元前12世纪犹太人祖先希伯来部落迁此,公元前11世纪建希伯来王国。公元前935年分裂为北部的以色列王国和南部的犹太王国。其后相继受亚述、巴比伦、波斯、马其顿等帝国统治。公元前1世纪罗马帝国侵入,犹太人向世界各地流散。公元7世纪成为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阿拉伯人不断移入。16世纪起属奥斯曼帝国。1922年成为英国委任统治地。19世纪末欧洲犹太人发起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大批犹太人移入巴勒斯坦。1947年联合国通过巴勒斯坦分治决议,规定在巴勒斯坦地区分别建立阿拉伯国(1.15万平方公里)和犹太国(1.49万平方公里),耶路撒冷由联合国管理。1948年5月犹太人成立以色列国。1948—1973年经四次中东战争,以色列占领整个巴勒斯坦地区和周边国家部分领土,成百万巴勒斯坦阿拉伯人沦为难民。1988年11月15日巴勒斯坦全国委员会在阿尔及尔宣布建立以耶路撒冷为首都的巴勒斯坦国,但未确定其边界。
国名。在西亚巴勒斯坦地区内。详见

词典名字:

巴勒斯坦

词典发音:

bā lè sī tǎn

国语辞典
西亚国家。在地中海东岸。整个巴勒斯坦地区面积为27万平方千米。人口575万(1993年)。1947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巴勒斯坦地区实行分治,成立犹太国(现为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其后整个巴勒斯坦先后被以色列占领。1988年巴勒斯坦国成立,其疆界尚未确定。并宣布定都耶路撒冷。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巴勒斯坦 (巴勒斯坦国)

  • 巴勒斯坦国(阿拉伯语:فلسطين‎‎,英语:the State of Palestine),通称巴勒斯坦。是中东的一个国家,由加沙和约旦河西岸两部分组成。加沙地带面积365平方公里,约旦河西岸地区面积5800平方公里,目前实际控制领土为2500平方公里。人口约1200万人,其中加沙地带和约旦河西岸人口为481万,其余为在外的难民和侨民。主要居民为阿拉伯人,通用阿拉伯语,主要信仰伊斯兰教。
  • 巴勒斯坦是一个由居住在巴勒斯坦地区的约旦河西岸以色列占领区以及加沙地带的阿拉伯人所建立的国家,1988年11月15日正式宣布建国,目前是联合国观察员国,正在争取正式会员国席位。
  • 2013年1月,阿巴斯签署命令,要求将法规、公文、证件等使用的“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称谓统一改为“巴勒斯坦国”。
  • 巴勒斯坦以农业为主,工业水平很低,主要是加工业,如塑料、橡胶、化工、食品、石材、制药、造纸、印刷、建筑、纺织、制衣、家具等。2012年,巴工业产值约为14亿美元,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9%。截至2013年底,巴共有各种工业企业5400余家,外资企业仅25家。
  • 1988年巴勒斯坦自治政府宣布耶路撒冷是巴勒斯坦国的首都。1980年,以色列立法认定耶路撒冷是该国“永远的和不可分割的首都”。多数国家都将大使馆设在特拉维夫,耶路撒冷由以色列实际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