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

词典解释: shī shuō 散文篇名。唐代韩愈作。文中论说了求师的必要性和如何择师,并提出了“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等观点,对师生关系作了辩证的阐述。语言紧凑有力,论说层次分明。国语辞典注音 ㄕ ㄕㄨㄛ  拼音 shī shuō1. 師長的傳授、教誨。▶ 《隋書.卷三二.經籍志一》:「至隋,孔鄭並行,而鄭氏甚微。自餘所存,無復師說。」2. 文章名。唐韓愈所作。因慨嘆當時師道不存,故提倡學人必須從師,並以此文贈學子李蟠。

词典名字:

师说

词典发音:

shī shuō

国语辞典
  • 老师传授的说法。
  • 基本解释

    师说[ shī shuō ]

    ⒈  师长的传授、教诲。

    《隋书·卷三二·经籍志一》:「至隋,孔郑并行,而郑氏甚微。自余所存,无复师说。」

    ⒉  文章名。唐韩愈所作。因慨叹当时师道不存,故提倡学人必须从师,并以此文赠学子李蟠。

    引证解释

    ⒈  老师传授的说法。

    《三国志·吴志·士燮传》:“官事小闋,輒玩习书传,《春秋左氏传》尤简练精微,吾数以咨问传中诸疑,皆有师説,意思甚密。”
    《隋书·经籍志一》:“至 隋,孔 郑 并行,而 郑 氏甚微。自餘所存,无復师説。”
    唐顺之 《叶包庵先生寿序》:“自是诸生各自名其师説而固守之,终其身不敢变一字一句,以为家法。”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师说 (韩愈的文章)

  • 《师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创作的一篇议论文。文章阐说从师求学的道理,讽刺耻于相师的世态,教育了青年,起到转变风气的作用。文中列举正反面的事例层层对比,反复论证,论述了从师表学习的必要性和原则,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表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斗争精神,也表现出作者不顾世俗独抒己见的精神。全文幅虽不长,但涵义深广,论点鲜明,结构严谨,说理透彻,富有较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