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备军

词典解释: cháng bèi jūn 国家(或政治集团)在平时所基本保持的现役的正规军队。其规模通常根据国际形势、国内战略方针和经济基础等基本因素确定。是战时作战军队和扩编的基础。国语辞典注音 ㄔㄤˊ ㄅㄟˋ ㄐㄩㄣ  拼音 cháng bèi jūn國家常備的正規部隊。▶ 《清史稿.卷一三二.兵志三》:「曹鴻勛以貴州各軍於光緒二十六年改編為常備軍、續備軍,共二十四營。」

词典名字:

常备军

词典发音:

cháng bèi jūn

国语辞典

常备军 chángbèijūn

[standing army;permanent force] 国家平时经常保持的军队

基本解释

常备军[ cháng bèi jūn ]

⒈  国家常备的正规部队。

《清史稿·卷一三二·兵志三》:「曹鸿勋以贵州各军于光绪二十六年改编为常备军、续备军,共二十四营。」

引证解释

⒈  指随时投入战斗的主力部队。

《清史稿·兵志三》:“李兴鋭 以 江西 防军人数不一,乃分为五路,釐定人数,以中军为常备军,前、后、左右军为续备军,军各五营,营各五哨。”

⒉  国家平时保留的正规军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常备军

  • 常备军又称正规军。
  • 国家或政治集团建立的正规的武装组织。也称正规部队。是国家武装力量的重要成分,是军队的骨干力量,是巩固政权、抵抗或实施侵略的主要暴力工具。通常采取统一的组织编制,拥有制式的武器装备,实施正规的教育训练,实行严格的管理,具有较强的战斗力。而战车的出现、装备的统一,很可能是常备军出现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