幅巾

词典解释: fú jīn 1.古代男子以全幅细绢裹头的头巾。后裁出脚即称幞头。国语辞典注音 ㄈㄨˊ ㄐㄧㄣ  拼音 fú jīn古代以縑全幅所做的頭巾。▶ 宋.蘇轍〈武昌九曲亭記〉:「迎笑,相攜徜徉而上。」▶ 《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四》:「緇服蒼顏,繩履,是個道人打扮。」亦稱為「襆頭」。 扫描版:「」在《汉语大词典》第4155页 第3卷 749

词典名字:

幅巾

词典发音:

fú jīn

国语辞典
古代男子以全幅细绢裹头的头巾。后裁出脚即称幞头。
基本解释

幅巾[ fú jīn ]

⒈  古代以缣全幅所做的头巾。

宋·苏辙〈武昌九曲亭记〉:「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四》:「缁服苍颜,幅巾绳履,是个道人打扮。」

引证解释

⒈  古代男子以全幅细绢裹头的头巾。后裁出脚即称幞头。

《东观汉记·鲍永传》:“更始 殁, 永 与 冯钦 共罢兵,幅巾而居。”
《后汉书·逸民传·韩康》:“及 见康柴车幅巾,以为田叟也,使夺其牛。”
《三国志·魏志·武帝纪》“敛以时服” 裴松之 注引 晋 傅玄 《傅子》:“汉 末王公,多委王服,以幅巾为雅。”
宋 李上交 《近事会元·幞头巾子》:“今 宋 朝所谓头巾,乃古之幅巾,贱者之服。”
《金瓶梅词话》第十九回:“西门庆 那日不往那去,在家新捲棚内,深衣幅巾坐的,单等妇人进门。”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幅巾

  • 幅巾,又称巾帻,或称帕头。是指用整幅帛巾束首。多裁取一幅即长度和门幅各三尺的丝帛做成。从额往后包发,并将巾系紧,余幅使其自然垂后,垂长一般至肩,也有垂长至背,用葛布制成,称为“葛巾”,多为布衣庶人戴用。用细绢制成,称为“缣巾”,多为王公雅士戴用。宋代以后,深衣幅巾是士大夫家冠昏、祭祀、宴居、交际服。古代农历每月的初一和十五的释菜礼,儒生都穿戴幅巾深衣祭祀孔子。
  • 原先的幅巾作四方形,使用时有前幞后,包住发髻,于脑后缚结。北周武帝对其作了改进,于方帕上裁出四脚,并将其接长,形如阔带,裹发时巾帕覆盖于顶,后面两脚朝前包抄,自上而下,系结于额,前面两脚绕至颅后,缚结下垂。在幅巾的基础上演变出了幞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