幌子

词典解释: huǎng zi ◎ (1) [bar sign;shop sign;signboard]∶俗称酒帘。古代酒店以其容易引人注目,故用为招牌,以招揽顾客(2) [mark]∶显露在外面的标志或痕迹(3) [camouflage;pretense]∶为了欺骗而采取的伪装或权宜之计人民如此愚昧无知,民主只能是国语辞典注音 ㄏㄨㄤˇ ˙ㄗ  拼音 huǎng zi1. 掛在店鋪門外,用來招徠顧客的招牌。▶ 《金瓶梅.第一八回》:「朱紅小櫃,油漆牌面,吊看,甚是熱鬧。」2. 表現在外用以蒙蔽他人的言行。▶ 《紅樓夢.第七七回》:「雖然,『聞名不如見面』,空長了一個好模樣兒,竟是個沒藥性的爆竹,只好裝罷,倒比我還發訕怕羞。」 扫描版:「」在《汉语大词典》第4161页 第3卷 755扫描版:「」在《现代汉语词典》第574页

词典名字:

幌子

词典发音:

huǎng zi

国语辞典

幌子 huǎngzi

(1) [bar sign;shop sign;signboard]∶俗称酒帘。古代酒店以其容易引人注目,故用为招牌,以招揽顾客

(2) [mark]∶显露在外面的标志或痕迹

(3) [camouflage;pretense]∶为了欺骗而采取的伪装或权宜之计

人民如此愚昧无知,民主只能是幌子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幌子

  • 幌 又称帷幔。一种表明商店所售物品或服务项目的标志。商店悬望子,为中国的一种商业民俗。起源甚古,初特指酒店的布招,用布帘缀于竿端,悬于门前,以招引顾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