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陂

词典解释

亦作“平波”。亦作“平颇”。平地与倾斜不平之地。语本《易·泰》:“无平不陂,无往不復。”后亦常指事物的变迁不定或世道的盛衰兴亡。

词典名字:

平陂

词典发音:

píng bēi

国语辞典
1.亦作"平波"。亦作"平颇"。 2.平地与倾斜不平之地。语本《易.泰》:"无平不陂,无往不复。"后亦常指事物的变迁不定或世道的盛衰兴亡。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⒈  后亦常指事物的变迁不定或世道的盛衰兴亡。

语本《易·泰》:“无平不陂,无往不復。”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九徵》:“然则平陂之质在於神,明暗之实在於精。”
唐 郑畋 《麦穗两歧》诗:“謳謡连上苑化日遍平陂。”
顾炎武浯溪碑歌》:“天运有平陂,名蹟更存亡。”
清 唐孙华 《国学进士题名碑》:“士气屈伸应有数,世道那得无平颇!”
《<廿载繁华梦>序一》:“就令平波往復,天道自有循环;无如世路崎嶇,人心日形叵测。”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平陂

  • 平陂,亦作“ 平波 ”,亦作“ 平颇 ”,平地与倾斜不平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