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举

词典解释: yìng jǔ 1.接受选用或举荐。 2.参加科举考试。国语辞典注音 ㄧㄥˋ ㄐㄩˇ  拼音 yìng jǔ參加科舉考試。▶ 元.無名氏《凍蘇秦.楔子》:「如今七國爭雄,都下招賢之榜,您孩兒稟過父親母親,待和哥哥同去應舉。」▶ 《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五》:「元來宋時宗室自有本等祿食,本等職銜,若是情願讀書應舉,就不在此例了。」

词典名字:

应举

词典发音:

yìng jǔ

国语辞典

应举 yìngjǔ

[sit for imperial examinations] 封建社会中对参加科举考试的称呼,中者为举人,明清时指乡试

应举下第。——· 李朝威《柳毅传》

基本解释

应举[ yìng jǔ ]

⒈  参加科举考试。

元·无名氏《冻苏秦·楔子》:「如今七国争雄,都下招贤之榜,您孩儿禀过父亲母亲,待和哥哥同去应举。」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五》:「元来宋时宗室自有本等禄食,本等职衔,若是情愿读书应举,就不在此例了。」

引证解释

⒈  接受选用或举荐。 《南史·孔觊传》:“晋安帝 时,散骑常侍选望甚重,与侍中不异,其后职任闲散,用人渐轻。

孝建 三年, 孝武 欲重其选,於是吏部尚书 颜竣 奏以 覬 及司徒左长史 王景文 应举。”
无名氏 《冻苏秦》楔子:“如今七国争雄,都下招贤之榜,您孩儿禀过父亲母亲,待和哥哥同去应举。”
古今小说·范巨卿鸡黍死生交》:“时 汉 帝求贤, 劭 辞老母,别兄弟,自负书囊,来到东都 洛阳 应举。”

⒉  参加科举考试。

唐 韩愈 《上兵部李侍郎书》:“家贫,不足以自活,应举觅官,凡二十年矣。”
宋 苏轼 《答李端叔书》:“軾 少年时,读书作文,专为应举而已。”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满生 在家无事,日夜读书,思量应举。”
侯方域贾生传》:“贾生 乃辞归里,凡七应举,不第。”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应举

  • 基本解释:sit for imperial examinations] 封建社会中对参加科举考试的称呼,中者为举人,明清时指乡试
  • 应举下第。——唐· 李朝威《柳毅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