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

词典解释


府名。(1)北宋景德三年(1006年)升宋州置。治宋城(今河南商丘市南)。辖今河南宁陵以东除永城以外地区;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建为南京。熙宁七年(1074年)为京东西路治所。金天会八年(1130年)改名归德。(2)1356年朱元璋改集庆路置。治上元、江宁(今南京市),辖今江苏江南大茅山、溧阳市以西,江北江浦、六合县地。明初定都于此,永乐后定为南京。清代改名江宁。
巡抚名。明宣德五年(1430年)置。驻苏州府,辖南直隶江南诸府及江北安庆府。清废。
年号。(1)唐时史思明年号(公元759年)。(2)唐时朱泚年号(783年)。(3)后梁时刘守光年号(911—913)。(4)西夏襄宗年号(1206—1209)。

词典名字:

应天

词典发音:

yīng tiān

国语辞典
  • 顺应天命。
  • 犹震天。
  •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⒈  顺应天命。

    董仲舒 《春秋繁露·三代改制质文》:“汤 受命而正,应天变 夏 作 殷 号。”
    杜甫 《谒先主庙》诗:“应天才不小,得士契无隣。”
    刘基 《煌煌京洛行》:“应天顺民心,戡暴安痍伤。”

    ⒉  犹震天。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四回:“於是那姓 朱 的,便请他吃花酒,逛 大明湖盘桓了好几天,老把兄叫得应天响。”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应天 (汉语词汇)

  • “应天”最早出自伏羲时期的《简易道德经》里。根据《简易道德经》记载:“推天说:一无天,二少天,三常天,四顺天,五应天,六违天,七采天,八取天,九纳天。”这是太昊伏羲以简易图推理出的天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