庯峭

词典解释

亦作“逋峭”、“波俏”、“波峭”。本为山岩屋势倾斜曲折貌,借以形容人物或文笔有风致。《魏书·温子昇传》:“尝诣萧衍客馆受国书,自以不修容止,谓人曰:‘诗章易作,逋峭难为。’”宋祁《宋景文公笔记·释俗》:“齐魏间,以人有仪矩可喜者,谓之庯峭。”周密《齐东野语》卷八:“今京师指人之有风指者,亦谓之波峭。”

词典名字:

庯峭

词典发音:

bū qiào

国语辞典
本义为屋势倾斜曲折貌。后用以形容人的仪表有风致。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⒈  本义为屋势倾斜曲折貌。后用以形容人的仪表有风致。参见“峬峭”、“逋峭”。

宋 宋祁 《宋景文公笔记·释俗》:“今造屋势有曲折者谓之庯峻, 齐 魏 间以人有仪矩可喜者谓之庯峭,盖庯峻也。”
清 黄生 《义府》卷下:“屋庯庩则其形峭丽,故人有风仪者,目为庯峭, 魏收 云‘庯峭难为’是也。后通用波俏字,或单云俏,俏或又借樵(七肖反)。”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