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志

词典解释: yì zhì 1.二心;叛离之心。国语辞典注音 ㄧˋ ㄓˋ  拼音 yì zhì相反詞: 同心、一心1. 叛離的心意。▶ 《左傳.襄公十六年》:「荀偃怒,且曰:『諸侯有異志矣。』」▶ 《後漢書.卷七四上.袁紹傳》:「董卓擁制強兵,將有異志,今不早圖,必為所制。」2. 超乎常人的心志。▶ 唐.張懷瓘《書斷.卷一.八分》:「王次仲上谷人,少有異志,早年入學,屢有靈奇。」

词典名字:

异志

词典发音:

yì zhì

国语辞典
二心;叛离之心。
基本解释

异志[ yì zhì ]

⒈  叛离的心意。

《左传·襄公十六年》:「荀偃怒,且曰:『诸侯有异志矣。』」
《后汉书·卷七四上·袁绍传》:「董卓拥制强兵,将有异志,今不早图,必为所制。」

同心 一心

⒉  超乎常人的心志

唐·张怀瓘《书断·卷一·八分》:「王次仲上谷人,少有异志,早年入学,屡有灵奇。」

引证解释

⒈  二心;叛离之心。

左传·襄公十六年》:“荀偃 怒,且曰:‘诸侯有异志矣。’”
后汉书·袁绍传》:“董卓 拥制强兵,将有异志。”
宋 沉作喆 《寓简》卷八:“梦有神人谓曰:‘ 廷璋 忠实无异志,不可妄杀。’”
梁启超 《匈加利爱国者噶苏士传》第十二节:“噶苏士 既解印綬,旋察 古鲁家 之异志,知事不可为,乃避难于 突厥。”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异志

  • 异志是汉语词汇,
  • 拼音:yì zhì,
  • 出自《左传·襄公十六年》。
  • 释义:指二心;叛离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