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正人

词典解释

宋 代称沦于外邦而返回本朝者为归正人。 《朱子语类》卷一一一:“归正人元是中原人,后陷于 蕃 而復归中原,盖自邪而转於正也。” 宋 叶适 《上殿札子》:“陛下感念家祸,始初嗣位,葺 两淮 ,理 荆 襄 ,慰绥 蜀道 ,安集归正人。”《宋史·孝宗纪三》:“﹝ 淳熙 七年四月﹞辛卯,再免沿边归正人请占官田赋役三年。”

词典名字:

归正人

词典发音:

guī zhèng rén

国语辞典
  • 代称沦于外邦而返回本朝者为归正人。
  •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⒈  宋 代称沦于外邦而返回本朝者为归正人。

    《朱子语类》卷一一一:“归正人元是中原人,后陷于 蕃 而復归中原,盖自邪而转於正也。”
    宋 叶适 《上殿札子》:“陛下感念家祸始初嗣位,葺 两淮,理 荆 襄,慰绥 蜀道安集归正人。”
    《宋史·孝宗纪三》:“﹝ 淳熙 七年四月﹞辛卯,再免沿边归正人请占官田赋役三年。”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归正人

  • 宋代称沦于外邦而返回本朝者为归正人,即投归正统之人。
  • 这是南宋对北方沦陷区南下投奔之人的蔑称。南宋丞相史浩(南宋淳熙五年,史浩出任宋朝右丞相)首先提出,随后成为南宋对北方沦陷区南归者的统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