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物

词典解释: dài wù 1.接纳外物。 2.指有求于外物。 3.对待他人。 4.泛指待人接物。国语辞典注音 ㄉㄞˋ ㄨˋ  拼音 dài wù1. 對待他人。▶ 《晉書.卷六.元帝紀》:「帝性簡儉沖素,容納直言,虛己。」2. 對待事物。▶ 晉.摯虞〈公為所寓服議〉:「周禮作樂于刑厝之時,而著荒政十二,禮備制。」 扫描版:「」在《汉语大词典》第4348页 第3卷 942

词典名字:

待物

词典发音:

dài wù

国语辞典
1.接纳外物。 2.指有求于外物。 3.对待他人。 4.泛指待人接物。
基本解释

待物[ dài wù ]

⒈  对待他人。

《晋书·卷六·元帝纪》:「帝性简俭冲素,容纳直言,虚己待物。」

⒉  对待事物。

晋·挚虞〈公为所寓服议〉:「周礼作乐于刑厝之时,而著荒政十二,礼备制待物。」

引证解释

⒈  接纳外物。

《庄子·人间世》:“气也者,虚以待物者也。”
成玄英 疏:“虚空其心,寂泊忘怀,方能应物。”

⒉  指有求于外物。

《庄子·山木》:“不求文以待形,固不待物。”
王先谦 集解引 宣颖 曰:“又何求於外物?”
成玄英 疏:“当分名足,不待於物也。”

⒊  对待他人。

《文子·道德》:“今吾欲正身而待物,何知世之所从规我者乎?”

⒋  泛指待人接物。

《晋书·元帝纪》:“帝性简俭冲素,容纳直言,虚己待物。”
《宋书·武帝纪中》:“司马平西 体国忠贞,款爱待物,当於古人中求耳。”
《易·乾》“忠信所以进德也” 唐 孔颖达 疏:“推忠於人,以信待物,人则亲而尊之,其德日进。”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待物

  • 有求于外物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dài wù,是指有求于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