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赋

词典解释: lǜ fù 文体名。赋的一种形式。对偶工整,音律、押韵均有严格规定。为唐、宋科举考试所采用。国语辞典注音 ㄌㄩˋ ㄈㄨˋ  拼音 lǜ fù一種賦體。以聲律和諧、對偶工整為特色,起於六朝。

词典名字:

律赋

词典发音:

lǜ fù

国语辞典
  • 指有一定格律的赋体。其音韵谐和,对偶工整,于音律、押韵都有严格规定。为·以来科举考试所采用。
  • 基本解释

    律赋[ lǜ fù ]

    ⒈  一种赋体。以声律和谐、对偶工整为特色,起于六朝

    引证解释

    ⒈  指有一定格律的赋体。其音韵谐和,对偶工整,于音律、押韵都有严格规定。为 唐 宋 以来科举考试所采用。

    宋 陈鹄 《耆旧续闻》卷四:“四声分韵,始於 沉约。至 唐 以来,乃以声律取士,则今之律赋是也。”
    姚华 《论文后编·目录中》:“今赋试於所司,亦曰律赋。时必定限,作有程式,句常隔对,篇率八段,韵分於官,依韵为次,使肆者不得逞,而谨者亦可及。自 唐 迄 清,几一千年。”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律赋

  • 律赋,指有一定格律的赋体。其音韵谐和,对偶工整,于音律、押韵都有严格规定。为唐宋以来科举考试所采用。后世便通称这类限制立意和韵脚的命题赋为“律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