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眇

词典解释: wēi miǎo 1.亦作"微渺"。 2.精微要妙;幽微杳远。 3.细小;微末。 4.卑下;低贱。 5.轻细微弱。国语辞典注音 ㄨㄟˊ ㄇㄧㄠˇ  拼音 wéi miǎo1. 微小、細小。▶ 宋.秦觀〈序篇〉:「春則倉庚鳴,夏則螻蟈鳴,秋則寒蟬鳴,冬則雉鳴,此數物者,矣。」▶ 明.湯顯祖《南柯記.第七齣》:「天生身材,也逐天香過院來。」亦作「微渺」。2. 卑微、微賤。▶ 唐.賈島〈欲遊嵩岳留別李少尹益〉詩:「此來將敢問,鳳凰何日定歸池。」3. 精微要妙,用意幽玄。▶ 《漢書.卷七六.張敞傳》:「夫心之精微口不能言也,言之書不能文也。」 扫描版:「」在《汉语大词典》第4461页 第3卷 1055

词典名字:

微眇

词典发音:

wēi miǎo

国语辞典
1.亦作"微渺"。 2.精微要妙;幽微杳远。 3.细小;微末。 4.卑下;低贱。 5.轻细微弱。
基本解释

微眇[ wéi miǎo ]

⒈  微小、细小。宋·秦观〈序篇〉:「春则仓庚鸣,夏则蝼蝈鸣,秋则寒蝉鸣,冬则雉鸣,此数物者,微眇矣。」明·汤显祖也作「微渺」。

《南柯记·第七出》:「天生微眇身材,也逐天香过院来。」

⒉  卑微、微贱。

唐·贾岛〈欲游嵩岳留别李少尹益〉诗:「微眇此来将敢问,凤凰何日定归池。」

⒊  精微要妙,用意幽玄。

《汉书·卷七六·张敞传》:「夫心之精微口不能言也,言之微眇书不能文也。」

引证解释

⒈  亦作“微渺”。

⒉  精微要妙;幽微杳远。

《管子·水地》:“心之所虑,非特知於麤麤也,察於微眇,故修要之精。”
宋 叶适 《郑景元墓志铭》:“独 景元 与其兄,推性命微眇,酌今古要会。”
清 恽敬 《五宗语录删存序》:“其精博之説,微渺汪洋,神生智出,道藏视之,盖瞠乎復矣。”
王闿运 《<墨子校注>序》:“凡按文可知及微眇不能解者,壹无所注。”

⒊  细小;微末。

《大戴礼记·礼察》:“贵絶恶於未萌,而起敬於微眇,使民日徙善远罪而不自知也。”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竹林》:“夫 泰山 之为大,弗察弗见,而况微眇者乎!”
眇,一本作“”。 宋 秦观 《序篇》:“春则仓庚鸣,夏则螻蟈鸣,秋则寒蝉鸣,冬则雉鸣。此数物者,微眇矣。”
明 汤显祖 《南柯记·偶见》:“天生微眇身材,也逐天香过院来。”
清 孙枝蔚 《白紵词》:“白紵虽微渺,取意请前陈:淡如古时交,轻如山上云。”

⒋  卑下;低贱。

唐 贾岛 《欲游嵩岳留别李少尹益》诗:“微眇此来将敢问,凤凰何日定归池?”
前蜀 杜光庭 《前嘉州团练使司空王宗玠本命词》:“顾惟微眇之资,叨荷裁成之泽。克逢昌运,累冒宠荣。”

⒌  轻细微弱。

梁斌 《播火记》五:“她走着走着,偶然听到大杨树上的叶子在响,风很少,叶子也响得那么微渺。”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微眇

  • 亦作“ 微渺 ”。1.精微要妙;幽微杳远。《管子·水地》:“心之所虑,非特知於麤麤也,察於微眇,故修要之精。” 宋 叶适 《郑景元墓志铭》:“独 景元 与其兄,推性命微眇,酌今古要会。” 清 恽敬 《五宗语录删存序》:“其精博之说,微渺汪洋,神生智出,道藏视之,盖瞠乎复矣。” 王闿运 《<墨子校注>序》:“凡按文可知及微眇不能解者,壹无所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