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辞

词典解释

1. [veiled criticism] 隐晦的批评,也指婉转说出而真意隐晦的话

2.定、 哀多微辞。--《公羊传.定公元年》

3. 又指婉转而巧妙的话

4.玉为人体貌闲丽,口多微辞。-- 宋玉《登徒子好色赋》

委婉而隐含讽谕的言辞;隐晦的批评。

《公羊传·定公元年》:“ 定 哀 多微辞。” 孔广森 通义:“微辞者,意有所託而辞不显,唯察其微者,乃能知之。” 汉 东方朔 《非有先生论》:“故卑身贱体,説色微辞,愉愉喣喣,终无益於主上之治,即志士仁人不忍为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徵圣》:“虽精义曲隐,无伤其正言;微辞婉晦,不害其体要。” 鲁迅 《热风·对于批评家的希望》:“﹝批评家﹞虽然似乎微辞过多,其实却是对于文艺的热烈的好意,那也实在是很可感谢的。” 郭沫若 《李白与杜甫·杜甫的门阀观念》:“ 杜甫 对 陶渊明 却有微辞。”

词典名字:

微辞

词典发音:

wēi cí

国语辞典

微辞 wēicí

(1) [veiled criticism] 隐晦的批评,也指婉转说出而真意隐晦的话

多微辞。——《公羊传·定公元年》

(2) 又指婉转而巧妙的话

为人体貌闲丽,口多微辞。—— 宋玉《登徒子好色赋》

基本解释

微辞[ wéi cí ]

⒈  不直接说明,而用隐微方式批评的言辞。汉·东方朔〈非有先生论〉:「故卑身贱体,说色微辞,愉愉煦煦,终无益于主上之治,即志士仁人不忍为也。」南朝梁·刘勰也作「微词」。

《文心雕龙·征圣》:「虽精义曲隐,无伤其正言;微辞婉晦,不害其体要。」

引证解释

⒈  委婉而隐含讽谕的言辞;隐晦的批评。

《公羊传·定公元年》:“定 哀 多微辞。”
孔广森 通义:“微辞者,意有所託而辞不显,唯察其微者,乃能知之。”
汉 东方朔 《非有先生论》:“故卑身贱体,説色微辞,愉愉喣喣,终无益於主上之治,即志士仁人不忍为也。”
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徵圣》:“虽精义曲隐无伤其正言;微辞婉晦,不害其体要。”
鲁迅 《热风·对于批评家的希望》:“﹝批评家﹞虽然似乎微辞过多,其实却是对于文艺的热烈的好意,那也实在是很可感谢的。”
郭沫若李白杜甫·杜甫的门阀观念》:“杜甫 对 陶渊明 却有微辞。”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微辞

  • 微词,汉语词汇。
  • 拼音:wēi cí
  • 释义:隐晦的批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