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秧

词典解释: niàn yāng 1.亦作"念殃"。 2.方言。谓以甜言蜜语和貌似忠谨之行做成圈套,诈取行旅财物。 3.泛指设圈套诱骗他人。国语辞典注音 ㄋㄧㄢˋ ㄧㄤ  拼音 niàn yāng設圈套騙取財物。▶ 《聊齋志異.卷四.》:「隨機設阱,情狀不一,俗以言辭浸潤,名曰:『』。」▶ 《鄰女語.第五回》:「不磨聽了大驚,以為是之流,即刻嚴詞拒絕而去。」 扫描版:「」在《汉语大词典》第10025页 第7卷 423

词典名字:

念秧

词典发音:

niàn yāng

国语辞典
1.亦作"念殃"。 2.方言。谓以甜言蜜语和貌似忠谨之行做成圈套,诈取行旅财物。 3.泛指设圈套诱骗他人。
基本解释

念秧[ niàn yāng ]

⒈  设圈套骗取财物。

《聊斋志异·卷四·念秧》:「随机设阱,情状不一,俗以言辞浸润,名曰:『念秧』。」
邻女语·第五回》:「不磨听了大惊,以为是念秧之流,即刻严词拒绝而去。」

引证解释

⒈  亦作“念殃”。

⒉  方言。谓以甜言蜜语和貌似忠谨之行做成圈套,诈取行旅财物。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念秧》:“乃又有萍水相逢甘言如醴,其来也渐,其入也深。悮认倾盖之交,遂罹丧资之祸。随机设阱,情状不一;俗以其言辞浸润,名曰念秧。今北途多有之。”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念秧》:“王 故问:‘念秧何説?’ 许 曰:‘君客时少,未知险诈。今有匪类,以甘言诱行旅,夤缘与同休止,因而乘机骗赚。昨有葭莩亲以此丧资斧。吾等皆宜警备。’”

⒊  泛指设圈套诱骗他人。

苗培时 《矿山烈火·可耻的叛徒》:“他把手中的斧头一摇说:‘告诉你们,到资本家那里去交涉,回来少在工人面前给资本家念殃。’”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念秧 (《聊斋志异》篇目)

  • 《念秧》是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故事生动地讲述了两则有关念秧者合伙骗取他人钱财的传奇故事。这两则故事中的念秧者为同一伙人,他们针对不同诈骗对象所采取的骗术大体相同,然而在诈骗结局方面却有着显著不同。这两则故事既相对独立又彼此关联,在人物、情节和结局上做到了同而不同、犯中求避,不但鲜明地体现了蒲松龄的高超叙事技巧,而且生动地展现了这伙念秧者的诈骗过程和伎俩,充分暴露了他们阴险丑恶的嘴脸,具有独特的文学价值,深刻的批判意义和启示作用。
  • 念秧 (方言)

  • 念秧(niàn yānɡ)亦作“ 念殃 ”。方言。谓以甜言蜜语和貌似忠谨之行做成圈套,诈取行旅财物。泛指设圈套诱骗他人。 苗培时 《矿山烈火·可耻的叛徒》:“他把手中的斧头一摇说:‘告诉你们,到资本家那里去交涉,回来少在工人面前给资本家念殃。’”另蒲松龄《聊斋志异》中有《念秧》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