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逆

词典解释: è nì 1.奸乱。 2.古代刑律十恶大罪之一。指殴打及谋杀祖父母﹑父母,杀死伯叔父母﹑姑﹑兄﹑姊﹑外祖父母﹑夫﹑夫之祖父母﹑父母的人。国语辞典注音 ㄜˋ ㄋㄧˋ  拼音 è nì古代刑律,毆打或謀殺父母之罪,為十惡罪之一。

词典名字:

恶逆

词典发音:

è nì

国语辞典
1.奸恶逆乱。 2.古代刑律十恶大罪之一。指殴打及谋杀祖父母﹑父母,杀死伯叔父母﹑姑﹑兄﹑姊﹑外祖父母﹑夫﹑夫之祖父母﹑父母的人。
基本解释

恶逆[ è nì ]

⒈  古代刑律,殴打或谋杀父母之罪,为十恶罪之一。

引证解释

⒈  奸恶逆乱。

《汉书·师丹传》:“丹 恶逆暴著,虽蒙赦令,不宜有爵邑,请免为庶人。”
《隋书·李密传》:“不追 诸葛瞻 之忠诚,乃为 霍禹 之恶逆。”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史四》:“是时 瑾(刘瑾 )之恶逆方炽,不闻 野亭 有所论列。”

⒉  古代刑律十恶大罪之一。指殴打及谋杀祖父母、父母,杀死伯叔父母、姑、兄、姊、外祖父母、夫、夫之祖父母、父母的人。参阅《唐律疏议·名例》。

《资治通鉴·后晋高祖天福元年》:“延臣 言 彦珣 杀母,杀母恶逆不可赦。”
胡三省 注:“律有十恶,杀父母者恶逆,恩赦之所不原。”
宋 苏轼 《缴进张诚一词头状》:“使诚有之,虽肆诸市朝,犹不为过。使诚无之,亦当为 诚一 辨明。缘事係恶逆不道非同寻常罪犯,可以不尽根究。”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恶逆

  • 恶逆,是指中国古代法律规定的杀害直系和旁系尊亲属或兄、姊、夫及夫之直系尊亲属,或殴打祖父母、父母的犯罪行为。十恶之四。以穷恶尽逆,绝弃人伦,故曰“恶逆”。始于汉代。北齐重罪十条之五为恶逆,指子孙殴杀祖父母、父母等行为。唐代对于谋杀期亲尊长、外祖父母、夫、夫之祖父母、父母者,皆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