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鼓

词典解释: xuán gǔ1.悬挂在架上的鼓。始于周代。 2.古时官署所挂的鼓。供击鼓求见之用。 3.亦作""。比喻落日。

词典名字:

悬鼓

词典发音:

xuán gǔ

国语辞典
1.悬挂在架上的鼓。始于周代。 2.古时官署所挂的鼓。供击鼓求见之用。 3.亦作"悬鼓"。比喻落日。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⒈  悬挂在架上的鼓。始于 周 代。 《隋书·音乐志下》:“夏后氏四足,谓之足鼓。 殷 人柱贯之,谓之楹鼓

周 人悬之,谓之悬鼓。”
《礼记·明堂位》作“周 县鼓”。 陈澔 集说:“县,悬於簨簴也。”

⒉  古时官署所挂的鼓。供击鼓求见之用。

《后汉书·五行志一》引 汉 桓帝 时童谣:“梁下有悬鼓,我欲击之丞卿怒。”
刘禹锡 《龙阳县歌》:“沙平草緑见吏稀,寂寥斜阳照悬鼓。”

⒊  亦作“悬皷”。比喻落日。

《观无量寿经》:“见日欲没,状如悬皷。”
钱谦益绛云上梁以诗代文》之六:“夕阳楼归心处,悬鼓西山观落暉。”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悬鼓

  • 悬鼓是鼓的一种。鼓型扁平,多悬挂于虎座立凤鼓架上。江陵天星观1号楚墓出土的1件,鼓径70多厘米,鼓厚10余厘米。鼓腹有三个铜铺首衔环,分别系挂于对应的两个凤首及双凤相连的尾端。鼓身侧置,可两面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