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田院

词典解释: bēi tián yuàn 1.唐开元时置病坊,收容乞丐;武宗时改为悲田养病坊。后泛称养济院为。俗讹作"卑田院"。国语辞典注音 ㄅㄟ ㄊㄧㄢˊ ㄩㄢˋ  拼音 bēi tián yuàn救濟老弱廢疾者的機構。唐代設悲田養病坊,由僧人主持,是沿悲田養病坊而來。▶ 《舊唐書.卷一八.武宗本紀》:「悲田養病坊,緣僧尼還俗,無人主持,……」▶ 《通俗編.地理》:「悲田,釋典以供父母田為恩田,供佛為敬田,施貧窮為悲田。」至宋元時,稱貧民、乞丐的收容所為「」。後引申為乞丐收容所,或乞丐聚居的地方。▶ 元.馬致遠《任風子.第一折》:「恰便似餓狼般撞入肥羊圈,乞兒般鬧了。」▶ 元.張國賓《合汗衫.第二折》:「少不的裡學那一聲叫爹媽。」亦作「卑田院」、「悲天院」。 扫描版:「」在《汉语大词典》第10170页 第7卷 568

词典名字:

悲田院

词典发音:

bēi tián yuàn

国语辞典
唐开元时置病坊,收容乞丐;武宗时改为悲田养病坊。后泛称养济院为悲田院。俗讹作"卑田院"。
基本解释

悲田院[ bēi tián yuàn ]

⒈  救济老弱废疾者的机构。唐代设悲田养病坊,由僧人主持,悲田院是沿悲田养病坊而来。至宋元时,称贫民、乞丐的收容所为「悲田院」。后引申为乞丐收容所,或乞丐聚居的地方。元·马致远元·张国宾也作「卑田院」、「悲天院」。

《旧唐书·卷一八·武宗本纪》:「悲田养病坊,缘僧尼还俗,无人主持,……」
《通俗编·地理》:「悲田,释典以供父母田为恩田,供佛为敬田,施贫穷为悲田。」
《任风子·第一折》:「恰便似饿狼般撞入肥羊圈,乞儿般闹了悲田院。」
《合汗衫·第二折》:「少不的悲田院里学那一声叫爹妈。」

引证解释

⒈  唐 开元 时置病坊,收容乞丐; 武宗 时改为悲田养病坊。后泛称养济院为悲田院。俗讹作“卑田院”。

宋 曾慥 《类说·事始》:“开元 中,京城乞儿官为置病坊,给廩食,近代改为悲田院,或曰养病院。”
元 张国宾 《合汗衫》第四折:“哎哟天哪,只俺两口儿叫化在这悲田院。”
警世通言·赵春儿重旺曹家庄》:“又有一个 李亚仙,他是 长安 名妓,有 郑元和 公子闝他,吊了梢,在悲田院做乞儿,大雪中唱《莲花落》。”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悲田院

  • 泛指官方举办的收容乞丐的机构为悲田院。唐开元时置病坊,收容乞丐;武宗时改为悲田养病坊。后泛称养济院为悲田院。俗讹作"卑田院"。悲田出自道教《海空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