惝恍

词典解释

亦作“慌”、“敞恍”、“恍”。
失意貌。《楚辞·远游》:“怊惝恍而乖怀。”
迷迷糊糊;不清楚。《楚辞·远游》:“视倏忽而无见兮,听惝恍而无闻。”

词典名字:

惝恍

词典发音:

chǎng huǎng

国语辞典

惝恍 chǎnghuǎng

(1) [disappointed]∶失意;不愉快

步徒倚而遥思兮,怊惝恍而乖怀。——屈原《远游》

(2) [muddled]∶模糊不清;恍惚

视眩眠而无见兮,听惝恍而无闻。——《史记》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⒈  见“惝怳”。

⒉  犹敞广。

宋 李格非 《洛阳名园记·水北胡氏园》:“有亭榭花木,率在二竇之东。凡登览而惝恍,俯瞰峭絶天授地设不待人力而巧者, 洛阳 独有此园耳。”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惝恍

  • 惝恍,读音chǎnghuǎng,汉语词语,形容失意、不愉快的样子。形容感知时间过得很快,恍若隔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