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事

词典解释: gǎn shì1.受外界事物的触动。 2.因事兴感。国语辞典注音 ㄍㄢˇ ㄕˋ  拼音 gǎn shì內心因所經歷的事而有所感觸。▶ 如:「唐朝詩人的之作,每能觸動人心。」▶ 《文選.郭璞.江賦》:「及其譎變儵怳,符祥非一,動應無方,而出。」 扫描版:「」在《汉语大词典》第10212页 第7卷 610

词典名字:

感事

词典发音:

gǎn shì

国语辞典
1.受外界事物的触动。 2.因事兴感。
基本解释

感事[ gǎn shì ]

⒈  内心因所经历的事而有所感触。

文选·郭璞·江赋》:「及其谲变儵怳,符祥非一,动应无方,感事而出。」

如:「唐朝诗人的感事之作,每能触动人心。」

引证解释

⒈  受外界事物的触动。

郭璞 《江赋》:“及其譎变儵怳,符祥非一,动应无方,感事而出。”

⒉  因事兴感。

前蜀 韦庄 《和郑拾遗秋日感事一百韵》:“避时难驻足,感事易回肠。”
刘基 《题西旅献獒图》:“感事重怀古,因书戒矜夸。”
胡蕴玉 《<中国文学史>序》:“当其盛也,扬葩振藻,为敲金戛玉之音;及其衰也,感事哀时,多憔悴忧思之作。”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感事

  • 感事:词语释义
  • 感事:石介诗
  • 感事:王安石诗
  • 感事:张昱诗
  • 感事:袁宏道诗
  • 感事:黄遵宪诗作
  • 感事:缪钺诗
  • 感事:近现代秋瑾诗作
  • 感事 (词语释义)

  • 词目:感事
  • 拼音:gǎn shì
  • 注音:ㄍㄢˇ ㄕㄧˋ
  • 释义: (1).受外界事物的触动。 晋 郭璞 《江赋》:“及其谲变儵怳,符祥非一,动应无方,感事而出。”
  • (2).因事兴感。 前蜀 韦庄 《和郑拾遗秋日感事一百韵》:“避时难驻足,感事易回肠。” 明 刘基 《题西旅献獒图》:“感事重怀古,因书戒矜夸。” 清·田兰芳《叙袁仲方(袁可立孙)甲子秋冬诗》:“余闻之,感事怆怀,不能自已。” 胡蕴玉 《<中国文学史>序》:“当其盛也,扬葩振藻,为敲金戛玉之音;及其衰也,感事哀时,多憔悴忧思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