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通

词典解释: gǎn tōng 1.谓此有所感而通于彼。意即一方的行为感动对方,从而导致相应的反应。语本《易.系辞上》:"《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国语辞典注音 ㄍㄢˇ ㄊㄨㄥ  拼音 gǎn tōng以至誠通達而獲得回應。▶ 唐.韓愈〈謁衡嶽廟遂宿嶽寺題門樓〉詩:「潛心默禱若有應,豈非正直能?」 扫描版:「」在《汉语大词典》第10214页 第7卷 612

词典名字:

感通

词典发音:

gǎn tōng

国语辞典
谓此有所感而通于彼。意即一方的行为感动对方,从而导致相应的反应。语本《易.系辞上》:"《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
基本解释

感通[ gǎn tōng ]

⒈  以至诚通达而获得回应。

唐·韩愈〈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诗:「潜心默祷若有应,岂非正直能感通?」

引证解释

⒈  谓此有所感而通於彼。意即一方的行为感动对方,从而导致相应的反应。

语本《易·繫辞上》:“《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
《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王援古喻义备悉矣,何言精诚不足以感通哉?”
《朱子语类》卷七二:“赵致道 问感通之理。曰:‘感,是事来感我;通,是自家受他感处之意。’”
《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九:“谢小娥 立志报仇,梦寐感通,歷年乃得。”
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论排外宜有别择》:“如谓委屈将顺先意承旨,即可感通殊俗……而外人且愈养而愈骄,其蹴踏凌侮,乃无所不至。”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