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帕

词典解释: shǒu pà 又称“手绢”、“手巾”。呈正方形的小型细薄织物。大多用棉纱织制,少数用蚕丝、麻纱等织制。主要有织造和印花两类,还有绘画、刺绣、抽纱等工艺美术。柔软吸湿,质地轻薄,外观优美。供人们随身携带,作揩擦手脸以及装饰之用。国语辞典注音 ㄕㄡˇ ㄆㄚˋ  拼音 shǒu pà1. 手絹、手巾。▶ 《初刻拍案驚奇.卷五》:「一個養娘替他將亂髮理清,梳通了,挽起一髻,將一個替他包了。」▶ 《紅樓夢.第七○回》:「黛玉聽說,用墊著手,頓了一頓,果然風緊力大。」亦稱為「子」。2. 壽禮。▶ 元.戴善甫《翫江亭.第一折》:「再將來紗羅紵絲三十疋,權為,休嫌輕微也!」▶ 元.喬吉《兩世姻緣.第一折》:「今日是對門王媽媽生辰,我著孩子去送。」 扫描版:「」在《汉语大词典》第8280页 第6卷 297扫描版:「」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196页

词典名字:

手帕

词典发音:

shǒu pà

国语辞典

手帕 shǒupà

(1) [handkerchief]∶手绢儿

绣花手帕

(2) [gift]∶指贺礼

权为手帕,休嫌轻微

基本解释

手帕[ shǒu pà ]

⒈  手绢、手巾。

初刻拍案惊奇·卷五》:「一个养娘替他将乱发理清,梳通了,挽起一髻,将一个手帕替他包了。」
《红楼梦·第七〇回》:「黛玉听说,用手帕垫著手,顿了一顿,果然风紧力大。」

⒉  寿礼。

元·戴善甫《翫江亭·第一折》:「再将来纱罗纻丝三十疋,权为手帕,休嫌轻微也!」
元·乔吉《两世姻缘·第一折》:「今日是对门王妈妈生辰,我著孩子去送手帕。」

英语handkerchief, CL:方[fang1]

德语Tuch (S)​

法语mouchoir

引证解释

⒈  手绢。

唐 王建 《宫词》之四七:“緶得红罗手帕子,中心细画一双蝉。”
元 杨暹 《西游记·海棠传耗》:“小的有手帕,是俺父亲与我的。他若见这手帕呵,便信是实。”
《红楼梦》第二九回:“话説 宝玉 正自发怔,不想 黛玉 将手帕子扔了来。”
柔石 《人间杂记》:“当他一伸头颈去看到以后,立刻掉过脸,用手帕掩住鼻子,快快走了。”

⒉  礼物的代称。

乔吉 《两世因缘》第一折:“解元,我待与 王妈妈 递手帕去来,只怕来的迟,教你盼望,着娘替我去了。”
无名氏 《翫江亭》第一折:“再将来纱罗紵丝三十疋,权为手帕,休嫌轻微也。”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手帕

  • 手帕:手绢
  • 手帕:金烔完演唱单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