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无措

词典解释

措:安放。手脚不知放到哪儿好。形容举动慌张,或无法应付。

1.【解释】:措:安放。手脚不知放到哪儿好。形容举动慌张,或无法应付。

2.【出自】:《论语·子路》:“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3.【示例】:正忧疑不定,忽报宋兵到了,惊得~。 ◎清·陈忱《水浒后传》第十二回

大伙一阵夸奖,竟把他这个老实人弄得~。

手足无措措心积虑虑周藻密密不通风风不鸣条条三窝四四不拗六六亲不和和光同尘尘垢秕糠糠秕在前前仆后继继古开今今夕何夕夕寐宵兴兴云致雨雨丝风片片云遮顶顶名冒姓姓甚名谁谁是谁非非亲非故故人之情情不可却却之不恭恭而有礼礼为情貌貌似强大大中至正正中下怀怀丸操弹弹丝品竹竹报平安安不忘危危于累卵卵与石斗斗丽争妍妍姿艳质质伛影曲曲不离口口不二价价值连城城下之盟盟山誓海海不扬波波光鳞鳞鳞次栉比比众不同同休共戚戚戚具尔尔汝之交交口同声声东击西西台痛哭哭丧着脸脸无人色色丝虀臼臼头深目目下十行行不从径径一周三三三两两两世为人人一己百百万雄兵兵不厌权权倾中外外刚内柔柔声下气气义相投投井下石石人石马马上功成成一家言言不入耳耳不旁听听之任之之死靡二二三其德德厚流光

词典名字:

手足无措

词典发音:

shǒu zú wú cuò

国语辞典

手足无措 shǒuzú-wúcuò

[at a loss what to do;be bewildered] 指非常慌乱,不知怎么办才好

臣所以凌兢受命,俯伏荷恩,心魂不宁手足无措。——· 白居易《谢蒙恩赐设状》

基本解释

手足无措[ shǒu zú wú cuò ]

⒈  手脚无处安放。语本形容举止慌乱,没有主意,不知如何是好。也作「莫措手足」、「手脚无措」、「手足失措」。

《论语·子路》:「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
《陈书·卷六·后主本纪》:「自画冠既息,刻吏斯起,法令滋章,手足无措。」
三国演义·第六七回》:「孙权纵马上桥,桥南已折丈余,并无一片板。孙权惊得手足无措。」

惊慌失措 束手无策

泰然自若 从容不迫

英语at a loss to know what to do (idiom)​; bewildered

德语verdutzt, fassungslos (Adj)​

法语ne savoir où donner de la tête, être désemparé


引证解释

⒈  后亦用以形容临事慌张,不知如何是好。

语出《论语·子路》:“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礼记·仲尼燕居》:“若无礼,则手足无所措,耳目无所加,进退揖让无所制。”
《陈书·后主纪》:“自画冠既息,刻吏斯起,法令滋章,手足无措。”
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难逢夫》:“急得家人 王定 手足无措,三回五次催他回去。”
《红楼梦》第九六回:“那人先自唬的手足无措,见这般势派,知道难逃公道。”
许地山 《女儿心》:“听说一两日间民军便要进城,住在城里的旗人更吓得手足无措。”

成语解释

手足无措

【解释】措:安放。手脚不知放到哪儿好。形容举动慌张,或无法应付。

【出处】《论语·子路》:“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示例】正忧疑不定,忽报宋兵到了,惊得~。 ◎清·陈忱《水浒后传》第十二回

网络解释

手足无措

  • 手足无措,汉语成语。
  • 拼音:shǒu zú wú cuò
  • 释义:措:安放。手脚不知放到哪儿好。形容举动慌张或无法应付。
  • 【出自】:《论语·子路》:“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