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更

词典解释

旧时打梆子或敲锣巡夜报时(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

旧时夜间每到一更,巡夜的人打梆子或敲锣报时。

宋 杨万里 《不寐》诗:“深山五鼓鷄吹角,落月一窗鹅打更。”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内监·内臣罪谴》:“内臣得罪……发 南海子 常川打更,则示意杀之,十无一存者矣。” 张天翼 《新生》:“什么地方在那里打更,一下一下的梆声仿佛敲到了他的心脏上。”

词典名字:

打更

词典发音:

dǎ gēng

国语辞典

打更 dǎgēng

[sound the night watches;patrol the streets at night and announce the watches] 旧时打梆子或敲锣巡夜报时(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

基本解释

打更[ dǎ gēng ]

⒈  旧时把一夜分做五更,每到一更,巡夜者敲锣击梆以报时,称为「打更」。

如:「北方有些城市仍然保有打更的传统,从晚上八时起至隔日清晨四时止。」

击柝

英语to sound the night watches (on clappers or gongs, in former times)​

引证解释

⒈  旧时夜间每到一更,巡夜的人打梆子或敲锣报时。

杨万里 《不寐》诗:“深山五鼓吹角,落月一窗鹅打更。”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内监·内臣罪谴》:“内臣得罪……发 南海子 常川打更,则示意杀之,十无一存者矣。”
张天翼 《新生》:“什么地方在那里打更,一下一下的梆声仿佛敲到了他的心脏上。”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打更

  • 打更是古代中国民间的一种夜间报时制度,由此产生了一种巡夜的职业——更夫,更夫也俗称打更的。打梆子或敲锣巡夜报时(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
  • 打更是个较为普遍的职业。在古代,人们缺少精确的报时手段,晚上的报时就几乎全靠打更的了。甚至很多农村城镇都有打更的。那时候大家晚上少有文化娱乐生活,基本上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人们听到更夫的打更声,便知道了时间,按惯例该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