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帚

词典解释: sào zhou 1.亦作""。除去尘土﹑垃圾等的用具。 2.蔾科植物地肤的别名。国语辞典注音 ㄙㄠˋ ˙ㄓㄡ  拼音 sào jou1. 掃地用具。以竹枝、芒草等紮成。有長柄。▶ 《南史.卷四七.劉休傳》:「令休於宅後開小店,使王氏親賣皂莢掃帚。」▶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一六回》:「猛抬頭看見他簷下,掛著一把破掃帚。」2. 植物名。藜科地膚子屬,一年生草本。高一公尺餘。分枝多,葉互生,夏季開花。胞果扁球形。莖枝晒乾後可做掃帚。或稱為「地膚」。

词典名字:

扫帚

词典发音:

sào zhǒu

国语辞典

扫帚 sào zhǒu

[broom] 扫地的工具,多用竹枝扎成。也叫“扫把”

基本解释

扫帚[ sào zhou ]

⒈  扫地用具。以竹枝、芒草等扎成。有长柄。

南史·卷四七·刘休传》:「令休于宅后开小店,使王氏亲卖皂荚扫帚。」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六回》:「猛抬头看见他簷下,挂著一把破扫帚。」

⒉  植物名。藜科地肤子属,一年生草本。高一公尺余。分枝多,叶互生,夏季开花。胞果扁球形。茎枝晒干后可做扫帚。

引证解释

⒈  除去尘土、垃圾等的用具。

南齐书·刘休传》:“令 休 於宅后开小店,使 王氏 亲卖扫箒皂荚以辱之。”
《隋书·五行志上》:“金作扫帚玉作把,浄扫殿屋迎西家。”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六回:“猛抬头看见他檐下挂着一把破扫帚。”
赵树理 《三里湾·奇怪的笔记》:“她给家里做过什么活……在院里没有动过扫帚!”

⒉  蔾科植物地肤的别名。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五·地肤》:“地葵、地麦、落帚、独帚王蔧、王帚、扫帚……茎可为帚,故有帚、蔧诸名。”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扫帚

  • 扫帚是扫地除尘的工具,多用竹枝扎成,比笤帚大,源于中国。早在四千年前的夏代,有个叫少康的人,一次偶然看见一只受伤的野鸡拖着身子向前爬,爬过之处的灰尘少了许多。他想,这一定是鸡毛的作用,于是抓来几只野鸡拔下毛来制成了第一把扫帚。这亦是鸡毛掸子的由来。由于使用的鸡毛太软,同时又不耐磨损,少康即换上竹条、草等为原料,把掸子改制成了耐用的扫帚。另也指蔾科植物地肤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