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余

词典解释


旧市名。在吉林省西北部。1914年由新城县改名扶余县,1987年改设扶余市。1992年撤销,改设松原市。
县名。在吉林省松原市东北部,邻接黑龙江省。北面为松花江及其支流拉林河环绕,京哈铁路经过东境。县人民政府驻三岔河镇。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设新城府,1913年改新城县,1914年改扶余县。1987年改设扶余市,1992年改松原市。1995年又析出设县。农产有小麦、大豆、高粱、玉米、谷子、麻类、烟草等。畜牧业、渔业亦盛。特产人参、貂皮、鹿茸。矿产有石油。古迹有大金得胜陀颂碑。

词典名字:

扶余

词典发音:

fú yú

国语辞典
1.古国名。位于松花江平原。晋太康年间为鲜卑族慕容氏所破,后复受他族频频袭扰,至南朝宋﹑齐间消亡。参阅《后汉书.东夷传.夫馀国》﹑《晋书.四夷传.夫馀国》。后借为假托的国名。 2.复姓。唐有司稼正卿扶馀隆。见《金石萃编.唐赠泰师孔宣公碑》阴《干封祭文》。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⒈  古国名。位于 松花江 平原。 晋 太康 年间为 鲜卑族 慕容氏 所破,后复受他族频频袭扰,至 南朝 宋、齐 间消亡。参阅《后汉书·东夷传·夫馀国》、《晋书·四夷传·夫馀国》。后借为假托的国名。

前蜀 杜光庭 《虬髯客传》:“有海船千艘,甲兵十万,入 扶餘国。”
古直 《虬髯客》诗:“万丈红光海外起,坐拥 扶餘 作天子。”

⒉  复姓。 唐 有司稼正卿 扶馀隆。见《金石萃编·唐赠泰师孔宣公碑》阴《乾封祭文》。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