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注

词典解释: pī zhù1.指批语和注解。 2.谓加批语和注解。国语辞典注音 ㄆㄧ ㄓㄨˋ  拼音 pī zhù批語和說解文字。▶ 如:「脂硯齋評本是研究紅樓夢很重要的本。」亦作「批註」。

词典名字:

批注

词典发音:

pī zhù

国语辞典

批注 pīzhù

(1) [annotate and comment on]∶加批语和注解

(2) [marginalia]∶批评和注解的文字

书眉有小字批注

基本解释

批注[ pī zhù ]

⒈  批语和说解文字。也作「批注」。

如:「脂砚斋评本是研究红楼梦很重要的批注本。」

引证解释

⒈  指批语和注解。

胡适重印乾隆壬子本<红楼梦>序》:“初本的一些矛盾错误仍旧留在现行各本里,虽经各家批注里指出,终没有敢改正。”
孙犁 《澹定集·买<太平广记>记》:“前两册,还有些圈点、批注,是原阅书人做的。”

⒉  谓加批语和注解。

浦安修 《赤子之心》:“德怀 针锋相对地批注道:‘现在的情况是左倾。’”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批注

  • 批注,指阅读时在文中空白处对文章进行批评和注解,作用是帮助自己掌握书中的内容。批注是我国文学鉴赏和批评的重要形式和传统的读书方法,它直入文本、少有迂回,多是些切中肯綮的短词断句,是阅读者自身感受的笔录,体现着阅读者别样的眼光和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