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麻

词典解释: bǎ má 1.唐宋时,封王及任免将相等重大事件,以白麻纸书写诏书。宣诏时指定专人在旁提示,称为""。国语辞典注音 ㄅㄚˇ ㄇㄚˊ  拼音 bǎ má唐代以麻紙繕寫詔敕,宣詔時指定專人在旁提示斷句,以免出錯,稱為「」。▶ 《太平廣記.卷一八七.呂溫》:「通事舍人宣詔,舊命拾遺團句者,蓋謁者不知書,多失句度,故用拾遺低摘聲句以助之。」▶ 宋.陸游《老學庵筆記.卷一○》:「蘇子容詩云:『起草才多封卷速,人眾引聲長。』」 扫描版:「」在《汉语大词典》第8407页 第6卷 424

词典名字:

把麻

词典发音:

bǎ má

国语辞典
唐宋时,封王及任免将相等重大事件,以白麻纸书写诏书。宣诏时指定专人在旁提示,称为"把麻"。
基本解释

把麻[ bǎ má ]

⒈  唐代以麻纸缮写诏敕,宣诏时指定专人在旁提示断句,以免出错,称为「把麻」。

《太平广记·卷一八七·吕温》:「通事舍人宣诏,旧命拾遗团句把麻者,盖谒者不知书,多失句度,故用拾遗低摘声句以助之。」
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一〇》:「苏子容诗云:『起草才多封卷速,把麻人众引声长。』」

引证解释

⒈  唐 宋 时,封王及任免将相等重大事件,以白麻纸书写诏书。宣诏时指定专人在旁提示,称为“把麻”。

太平广记》卷一八七引 唐 韦绚 《刘宾客嘉话录》:“通事舍人宣詔,旧命拾遗团(圈)句把麻者,盖謁者不知书,多失句度,故用拾遗低声摘句以助之。”
宋 庞玉英 《文昌杂录》卷一:“及 吕温 为拾遗,被唤把麻不肯去,遂成故事。拾遗不把麻自 吕 始。时 柳宗元 戏 吕 云:‘幸识一文半字,何不与他把麻。’”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十:“苏子容 诗云:‘起草才多对卷速,把麻人众引声长。’……盖昔时宣制,皆曼延其声,如歌咏之状。”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把麻

  • 唐宋时,封王及任免将相等重大事件,以白麻纸书写诏书。宣诏时指定专人在旁提示,称为"把麻"。